-
剛播出完結篇最近很熱門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影集,劇中不同的人物、職業,經歷不同的人生課題和壓力,有不同的心理、壓力、創傷和疾病反應,心理的健康與否常在一線之隔,我們從不正常到正常的距離有多遠… 詳全文 >
-
有些媽媽會在產後進入一段低潮期,而另一半、或者家人朋友,扮演了關鍵的輔助角色。留意媽媽的心理狀態,並做好正確的陪伴方式,能協助媽媽遠離產後憂鬱。 詳全文 >
-
根據衛福部104年統計,台灣一年就診精神科人數逾250萬人,而精神疾病在近年無論是身心障礙證明領取數,或是健保二十餘萬的重大傷病卡人數,成長速度名列前茅,緊追其他慢性病人數, 詳全文 >
-
我出生在一個佛洛伊德式的家庭,家中的價值觀也是「心靈勝於物質」。我母親是學校的諮商人員,父親是精神科醫生。他們相信我能夠、也應該用智慧的洞察力來控制自己的感受。家裡很少討論情緒這件事,如果有… 詳全文 >
-
睡眠不足(包括:入眠困難、睡眠容易中斷、清晨早醒)或睡眠品質不佳(睡不飽、多夢、淺眠、夢遊、說夢話、尿床、磨牙、惡夢驚醒)可能會影響白天精神狀況、導致工作表現受損、煩躁易怒、記憶力變差、白天… 詳全文 >
-
產後抑鬱大家都比較熟悉。產後強迫的普遍程度並不比產後抑鬱低,給產婦帶來的精神折磨也並不比產後抑鬱輕,只是還未被大家所熟知。 詳全文 >
-
你是每天都得喝上一杯的「含糖手搖飲控」嗎?還有愛吃的麵包、花生醬、沙拉醬、玉米糖醬等,都含有添加糖,小心攝取過多添加糖,不只會讓我們肥胖,更會讓我們生病!除了大家熟知的糖尿病風險,也可能令人… 詳全文 >
-
治療憂鬱症時常用的SSRI類藥劑,就如序章所說,是能夠提高突觸間隙中血清素濃度的藥物。只要服用這種抗鬱劑,症狀通常一到兩週就會好轉,因此憂鬱症才會被認為是單純因大腦血清素不足所引發的疾病。然… 詳全文 >
-
全台約有四萬名巴金森患者,罹病人數逐年增加。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指出,巴金森病不只是「抖」,初期症狀可分為3種:單側手抖、行走緩慢小碎步、面具臉(臉面無表情)。 詳全文 >
-
老年人身上最容易發生的「3D」疾病,「失智症」(dementia)和「譫妄」(delirium),接著是「憂鬱症」(depression),以下就來解釋這三種症狀的區別以及關聯。 詳全文 >
-
更年期障礙出現在女性身上,這是一般人的印象,而「男性的更年期障礙」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 詳全文 >
-
近來,哪些是容易引發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引發了熱烈討論。生活習慣、遺傳、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各種可能性都被列舉了出來,但就我的經驗來看,需要注意的仍然是憂鬱症。 詳全文 >
-
正念冥想有佛教和醫學兩大根基,理念和手法奠基於佛教流傳的佛陀冥想,以及以各種冥想為基礎所開發的醫學性療程。 詳全文 >
-
適度的壓力會產生緊張感,有益身體。但是過度的壓力卻是造成疾病、精神官能症的原因,應該適時紓解,以下就與大家分享不向壓力低頭的飲食方法。 詳全文 >
-
喝咖啡真的會長壽嗎?真的能抗癌嗎?關於咖啡的那些事,這邊通通告訴你。美國的研究在1993至1996年招募了215,000多名45~75歲夏威夷和洛杉磯的不同種族的參與者,其中包括日裔美國人、…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