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由於水晶體老化或病變引起,屬於漸進性視力退化疾病。但是,近年來,門診發現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眼科吳孟憲醫師指出,高度近視造成白內障提早報到,3C族群長時間盯著螢幕導致近視度數加深、… 詳全文 >
視覺偏差不等視,會降低患者的深度知覺與立體視覺。國內研究發現,哈塞方法有助患者減少視覺偏差,提升視覺舒適度。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柯美蘭醫師表示,哈塞方法能改善雙眼視功能,並可輕度提升掃視(sa… 詳全文 >
黃斑部病變分為乾式、濕式兩種不同型態,「濕性黃斑部病變」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或稱「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的一種,而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PCV)為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nAMD)亞… 詳全文 >
根據台灣眼科醫學會研究顯示,台灣每10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位,約24萬人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 。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和濕性兩類型;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醫師指出,濕性黃斑部病… 詳全文 >
「視神經眼中風」是少見且易被忽略的眼中風疾病。衛福部豐原醫院眼科呂姿瑢醫師表示,視神經中風為急性視神經灌流不足所致,常見的致病因素為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服用特定藥… 詳全文 >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450萬人,佔總人口數20%,隨著人口老化及3C產品使用量大增,其中高達八成(約36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預估2030年65歲以上長者將超過5… 詳全文 >
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在視網膜黃斑部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導致視力模糊、扭曲變形,甚至影響生活品質。臺北榮總醫院找出黃斑部皺褶視力惡化關鍵,並呼籲早期手術恢復快且預後佳。臺北榮總醫院眼科部… 詳全文 >
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年齡增長,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也跟著增加,並且會影響視力。在亞洲族群中,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尤以發生在更深層脈絡膜的「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PCV)」盛行率偏高,其帶… 詳全文 >
白內障已是現代社會長者最常見且直接影響視力的眼疾,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表示,目前,白內障最為有效的唯一治療方法就是接受手術。在白內障手術過程會摘除成熟混濁的水晶體,而後植入人工水晶… 詳全文 >
年齡老化、高度近視,都是破孔性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童綜合醫院眼科楊啓蘭醫師提醒,如果錯失黃金治療期,小心失明!童綜合醫院眼科楊啓蘭醫師表示,破孔性視網膜剝離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通常…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