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腸道功能比過去差?4徵狀健檢消化道健康,6招優化消化機能
早期,胃腸道經常被視為單純的「口到肛門」通道,但是,腸道在健康的每個面向都扮演關鍵角色。談到腸道,討論消化與吸收,更需了解有關「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me)細節。照顧好消化道,將有利於減低癌症發生率。 詳全文 >
早期,胃腸道經常被視為單純的「口到肛門」通道,但是,腸道在健康的每個面向都扮演關鍵角色。談到腸道,討論消化與吸收,更需了解有關「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me)細節。照顧好消化道,將有利於減低癌症發生率。 詳全文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與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影響生育年齡女性,盛行率約為女性人口的6%至15%。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徵之一為排卵異常或無排卵,導致受孕機會… 詳全文 >
最近國內接連發生「毒豬」及「毒雞蛋」事件,引起消費者食安恐慌。減重專科醫師劉伯恩表示,依據一些國際期刊研究報告指出,或許長期大量的食用含此些農藥或化學藥品,也會在引起內分泌與能量代謝失調,以… 詳全文 >
想讓膠原蛋白發揮最大功效,光喝粉補充還不夠,吃對時間、搭對食物才是關鍵。張語希營養師表示,研究指出,鋅與銅是形成膠原過程的重要輔因子,能促進膠原與骨基質的形成,可以搭配含鋅、銅的食物,幫助關… 詳全文 >
BMI超過30體重超重,有心想減重卻嘗試多種方法都失敗的人,不妨經過醫師評估後,目前已經有微創「胃內水球」幫患者達到減重的效果。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肝膽腸胃科張琮承醫師表示,胃內水球是一種介於… 詳全文 >
根據衛福部統計,肺癌已連續多年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每年奪走逾萬條性命,成為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每年11月是國際肺癌關懷月,全球齊聲呼籲重視肺癌防治與早期診斷。致力推動肺部健康與疾病意識… 詳全文 >
就算逆轉糖尿病,還是「很傷心」!研究發現,只要得過糖尿病,身體就會「記仇」,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提醒,糖尿病的傷害是「慢慢累積」的結果,因… 詳全文 >
2025年達福林匹克運動會(俗稱聽障奧運)將於11月15日至26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我國代表團於10日舉行授旗典禮,總計150名團員整裝待發,準備迎向世界舞台的挑戰。馬偕紀念醫院榮幸受邀擔任官… 詳全文 >
為什麼同樣的身高體重,有人看起來緊實結實,有人卻顯得鬆軟臃腫?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真正影響健康的關鍵,不在體重數字或是BMI,而是「體脂肪」,甚至要進一步考慮… 詳全文 >
肥胖問題越來越常見,加上年輕族群的糖尿病盛行率更是逐年攀升,若輕忽這些問題,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與腎臟疾病的發生,不僅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提高全因性死亡的風險。大千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麗… 詳全文 >
糖尿病前期就像「身體拉起的警報」,大多數人沒有明顯不適,但血糖已比正常值高,如果忽視它,未來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會大幅上升。那麼,該怎麼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來守住健康,避免糖尿病上身呢?亞東醫院…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