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陷憂鬱症的當下,一切都會變得很難很辛苦。建議透過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找到自我價值感和找到正面的觀點3個行為和心態來調整自己,要給自己更多餘地,未來就會有可能性,至於陪伴者也必須好好照顧自己… 詳全文 >
-
如果我要活下來,我要解決什麼問題?憂鬱症使日子過得煎熬,生病後重新經營一份生活,就像是重新學習走路, 調整成自己舒服的姿勢,一步一步站穩。網紅阿滴做了一個「壓力來源處理進度表」,用Excel… 詳全文 >
-
雖然憂鬱症並不少見,然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憂鬱症病人吃藥效果並不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指出,國際的憂鬱症治療指引也建議,在口服藥無效時,應該考慮經顱磁刺激治療的可… 詳全文 >
-
防疫宅在家時間增加,一旦缺乏運動,再加上壓力大,產生情緒性暴飲暴食,肥胖就跟著來。根據美國一項APA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延燒1年後,高達42%美國成年人體重增加,且平均增幅達13公斤。小兒科醫… 詳全文 >
-
憂鬱症治療創新精準化,患者治療更有效!臺北榮總「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今23日揭牌啟用。有鑒於頑固型憂鬱症難治程度與治療方式的日益增加,精準診斷與整合實證療法需求也與日俱增,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 詳全文 >
-
如果我要活下來,我要解決什麼問題? 生病後重新經營一份生活,就像是重新學習走路, 調整成自己舒服的姿勢,一步一步站穩。阿滴在新書《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中表示… 詳全文 >
-
今天是3月8日婦女節,關於婦女心理健康值得重視。根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2倍,為什麼罹患憂鬱症的女人會比男人多呢?研究也指出,已婚女性之憂鬱狀況又比未婚男女及已婚男… 詳全文 >
-
每個人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都有不同的平衡,而且不一定會有哪邊比較活躍,有些人兩邊都很活躍,有些人則是兩邊都很平靜。具體來說,可分成下列4種類型。 詳全文 >
-
世界衛生組織(WHO) 研究指出,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前十名的疾病當中,第一名就是憂鬱症,超越心血管疾病與愛滋病。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醫師表示,邀請郭婞淳、阿滴、歐陽靖等7位名人共同… 詳全文 >
-
近年來,罹患憂鬱症和失智症的患者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另外,雖然還沒嚴重到患病的程度,但容易因一些小事就焦躁不安,或感到強烈壓力的人也逐漸在增加中。之所以會引發這些不安定的… 詳全文 >
-
「我,憂鬱症……來了。」不知從何時起,我和好朋友講電話的時候,會用「來了」形容憂鬱症。明明說「得了」憂鬱症就好了,我為什麼刻意說來了?仔細一想,有很多單字都和疾病相關,我從韓國國立國語院標準… 詳全文 >
-
醫生一再重調腹式呼吸的重要性。在能幫助憂鬱症治療的相關書籍裡很常提到腹式呼吸,頻率之高,好比我們小時候學跆拳道時被時時提醒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調整呼吸,解除大腦的緊急狀態,生心理才能變得… 詳全文 >
-
某些飲食方式的確能夠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例如,遵循傳統飲食方式的日本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降低了大約百分之25至35。除了醬油和「亞洲酸菜」泡菜以外,傳統日本食物中的許多蔬菜、水果、藻類和海… 詳全文 >
-
防疫下大家陸續回歸職場、學校的規律作息,是不是感覺作息仍紊亂,感到有很大的壓力,也影響情緒?根據2021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改變睡眠時型,提早一小時上床睡覺… 詳全文 >
-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產後情感障礙可分成「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及「產後精神病」3大類型。產後憂鬱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類似,只是表現更多樣化、更嚴重及發作的時間更久;會出現容易激…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