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鬱症是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疾病,其成因有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功能不足、遺傳、遭受外部壓力或衝擊等。恩主公醫院精神科王品洋醫師表示,目前最新的非藥物治療是重複經顱磁刺激術,主要是… 詳全文 >
-
退休本來應該是大樂退的歡樂時光,但是,根據2020年《健康照護(Healthcare)》期刊的研究指出,近三分之一(28%)的退休人員患有憂鬱症;而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憂鬱症影響全球超過3億人… 詳全文 >
-
行為活化是一種治療憂鬱症的方法,由認知行為療法之父亞倫.貝克(Aaron Beck)及其同事所開發。行為活化的過程由三個階段組成,其中行為(活動)的建構不是根據情緒,而是來自於計畫。首先,第… 詳全文 >
-
健保署統計自2018年以來,憂鬱症就醫人次高達40萬1059人,男女比例約為1比2,以45歲至65歲女性占多數。憂鬱症若未長期持續治療,可能導致症狀惡化,甚或增加自殺風險。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 詳全文 >
-
藝人李玟Coco生前受憂鬱症所苦,引起大眾正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發表的統計資料,憂鬱症為影響全世界的前三大嚴重疾病。Vivian李芷薇營養師表示,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有助… 詳全文 >
-
台灣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約230萬人有憂鬱症狀。每過一陣子就會有明星或知名人士因憂鬱症輕生離世的憾事,當親友飽受憂鬱情緒困擾時,一般人常會對當事人說:「加油」、「不要想太多啦」,但殊不知這些或… 詳全文 >
-
國際巨星李玟CoCo在大眾面前,總是呈現開朗樂觀形象,如今突然離世,令人不勝唏噓。根據媒體報導,其長年受憂鬱狀所苦的經歷,再度使大眾意識到憂鬱症之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 詳全文 >
-
國際巨星李玟CoCo驚傳因憂鬱症最後輕生離世的憾事,當親友長期飽受憂鬱情緒困擾時,一般人常會對當事人說:「加油」,或是要當事人不要想太多。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同時也是台灣社會… 詳全文 >
-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表示,憂鬱症並非不可逆的疾病,只要適當加以治療,情況仍就可以改善。奇美醫學中心設置重覆式經顱磁刺激(rTMS),讓厭倦長期使用藥物及反覆失眠與憂鬱情… 詳全文 >
-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約230萬人有憂鬱症狀。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吳其炘醫師研究團隊發現,高達87%中高齡憂鬱症狀患者覺得就醫便… 詳全文 >
-
從臨床觀察,以及各國的統計,再加上這兩年疫情影響,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越來越多,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當我們看到親友出現憂鬱、情緒低落、生活功能不佳時,如何提供合宜的協助或陪伴呢?聯安預防醫學機… 詳全文 >
-
面對還看不見盡頭的疫情,該如何維持心理健康?根據一份2022年1月發布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能改善心理健… 詳全文 >
-
引發「男性女乳症」的原因最常見是飲食習慣及肥胖造成,其他還有腎上腺疾病、腎臟病、甲狀腺疾病,或是焦慮症、憂鬱症等。早期手術方法常因術後傷口大、恢復期長、疤痕明顯且不理想,而令人卻步。光田綜合… 詳全文 >
-
深陷憂鬱症的當下,一切都會變得很難很辛苦。建議透過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找到自我價值感和找到正面的觀點3個行為和心態來調整自己,要給自己更多餘地,未來就會有可能性,至於陪伴者也必須好好照顧自己… 詳全文 >
-
如果我要活下來,我要解決什麼問題?憂鬱症使日子過得煎熬,生病後重新經營一份生活,就像是重新學習走路, 調整成自己舒服的姿勢,一步一步站穩。網紅阿滴做了一個「壓力來源處理進度表」,用Excel…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