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巨星李玟CoCo在大眾面前,總是呈現開朗樂觀形象,如今突然離世,令人不勝唏噓。根據媒體報導,其長年受憂鬱狀所苦的經歷,再度使大眾意識到憂鬱症之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民眾在身體健康出狀況時會直接就醫求助;但遇上心理困擾時,卻因民眾對其認識有限,加上整體社會觀念與文化氛圍影響,求助比例還是遠低於其他生理疾病。
全台超過200萬人患有憂鬱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目前全台保守估計至少超過200萬人、約8.9%患有憂鬱症,其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占5.2%、約125萬人;換句話說,我們身邊的親友,都可能有人正遭遇憂鬱風暴,但其中實際就醫比例卻不到三成。
6大徵兆及早發現憂鬱症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諮商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表示,憂鬱症就如同「心的感冒」,鼓勵民眾在生活、工作日常之餘,關注自己的作息、心情,當情緒已經影響到日常活動運作,如:
1.食慾變化。
2.睡眠品質不佳。
3.專注力下降。
4.自我價值感降低。
5.情緒低落。
6.反覆出現自殺意念長達2週以上。
有以上情况,便可能是憂鬱症徵兆。
諮商全聯會媒體與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陳劭旻也呼籲,大眾若遇上述狀況請盡快尋求專業的心理健康資源,如:身心科就醫,同時搭配心理諮商、自我照顧活動或團體課程等,或是向縣市衛生局所屬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求助免費相關資源。
很多人以為憂鬱症只有情緒低落,但它更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身體功能,出現記憶力退化、幻覺、身體疼痛、感官鈍化或是自殺。全台2022年自殺死亡人數為3787人,較前年增加202人,增幅為5.6%,諮商全聯會媒體與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林子翔提及心理疾病如同看不見的殺手,唯有民眾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方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遠離憂鬱」。
最後,WHO強調「沒有心理健康,就不是真健康」,在2020年對全世界呼籲--憂鬱症是當今排名第二需被重視的疾病。諮商全聯會也籲請政府持續將資源與專業人力挹注於校園與社區場域,帶領心理健康專業守護台灣的各個角落。
●24小時自殺防治專線(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