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約230萬人有憂鬱症狀。每過一陣子就會有明星或知名人士因憂鬱症輕生離世的憾事,當親友飽受憂鬱情緒困擾時,一般人常會對當事人說:「加油」、「不要想太多啦」,但殊不知這些或許不是當事人最想聽到的,反而會讓當事人覺得你不了解他。
憂鬰症成因
「憂鬱症」是一種會影響情緒、思考、行為及活動力等的疾病,低落的情緒會持續表現,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症狀包括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或失望,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體重顯著減輕或增加、疲倦等。
《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精神科醫師教你不再被壓力擊垮的30個練習》中,從學理的觀點解釋憂鬱症常見病因,包括:
遺傳因素(占所有病因的一半以上)。
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異常,像是血清素不足等。
身體出現問題或內分泌失調,像是甲狀腺功能異常、中風後憂鬱、產後憂鬱等。
長期使用某些藥物,例如干擾素也可能導致憂鬱症。
成長過程中的家庭關係不穩定,導致人格問題或是認知觀念的扭曲。
遇到重大壓力事件像是喪親、喪偶或是失業等。
▶️線上問醫師◀️由醫師為您解惑
憂鬱症陪伴者需要注意什麼?
(1)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2)不要捲入他的迴圈中
(3)學會與患者共處
▶延伸閱讀◀憂鬱症是可以好起來的!透過3大行為和心態調整,相信一切「會慢慢好的」
當得知親友有憂鬱症、情緒低落、生活功能不佳時,有時我們的直覺反應是「我要趕快幫助他,我想讓他趕快好起來」。然而當自己抱持著上述想法而立刻行動,可能會導致兩種結果:一、自己太過執著急著想讓患者變好,當結果無效時,容易會覺得挫折、無力,二、這樣的舉動易讓憂鬱症患者覺得壓力很大。此時最重要的,是先了解憂鬱症類型、親友的狀態,和醫師的診斷,而不是貿然行動。
心理師提供合宜的協助或陪伴的三步驟,以下鏈結提供給大家參考:
▶延伸閱讀◀憂鬱症有年輕化趨勢,怎麼幫助憂鬱症親友?心理師教三步驟良好陪伴
憂鬱症治療方式?
在藥物治療選擇,第一代抗憂鬱藥主要是非專一性抑制神經傳導物質代謝,補充失衡不足的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像是:
•三環抗憂鬱藥,如imipramine, doxepin。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如Moclobemide。
而新一代抗憂鬱藥,就提升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來說,比較有專一性,療效佳,副作用較小,是目前治療首選。例如: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如citalopram, escitalopram, fluoxetine, paroxetine。
•選擇性血清素-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s),如duloxetine, venlafaxine。
如果對於SSRI類藥物療效不佳或難以耐受¬,除了採用第一代抗憂鬱藥外,也可以使用:
•非典型抗憂鬰藥:無法歸類於其他任何一類,如bupropion, mirtazapine,通常用於重度憂鬱症。
•血清素調節劑:作用在突觸後血清素受器,抑制血清素回收,如trazodone。
服用抗憂鬱藥,通常需要一到兩周才開始見效。服藥6到12周,藥效才能完全發揮出來。如果2到4周仍未見改善,建議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調整治療計劃。
▶延伸閱讀◀疫情下,全球新增5千3百萬人罹患憂鬱症!抗憂鬱藥這樣吃才安全
甩開憂鬱症,重覆式經顱磁刺激是治療新選擇!
憂鬱症並非不可逆的疾病,只要適當加以治療,情況仍就可以改善。雖然憂鬱症並不少見,然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憂鬱症病人吃藥效果並不好。針對長期使用藥物有許多疑慮,也不想做心理治療,經討論後決定改以「重覆式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經過一個療程(10次),,能讓病人重拾朝氣蓬勃生活。
▶延伸閱讀◀甩開憂鬱症,治療新選擇!重覆式經顱磁刺激,重拾朝氣蓬勃生活
▶延伸閱讀◀憂鬱症吃藥控制不住?經顱磁刺激活化大腦抗憂鬱
中醫解憂鬱茶,助改善
面對憂鬱,可透過做保暖、運動、多曬太陽、飲食調整、少吃冷飲寒食及充足睡眠加以改善。此外,也可以透過中醫治療憂鬱症,中醫師表示依照證型與症狀治療,並建議飲用「排憂解鬱茶」、「暖暖活力茶」來緩解。不過中醫師提醒,要特別注意的是「陽虛」、「血虛」、「氣虛」「肝氣鬱結」都是證型的概略描述,而個人的體質往往非單一證候表現,不建議民眾自行辨證,買藥大補特補。曾有患者看了網路資料到中藥房自行抓藥來燉補,補到便祕、口臭、滿臉痘痘來求診,自行判斷不但沒有達到調補的效果,還可能產生副作用,建議民眾身體不適,還是應該尋求專業醫師幫忙,較為妥當喔!
▶延伸閱讀◀失眠、心情低落,冬天憂鬱症上身!中醫:喝排憂解鬱茶、6要訣助改善
「我都扛的住!」小心硬撐背後的憂鬱危機
憂鬱症的人在對壓力感到負面的情況下導致抗壓力變差,但這不是一般認為的抗壓力差導致憂鬱症,反而是憂鬱症的關係讓抗壓力變差!所以,某些抗壓力差的人,很可能早已處於憂鬱狀態而不自知。從另一個角度看來,也並非一個人在處於多重壓力下時「看似安然無事」,就是他抗壓力好。
臨床經驗發現,很多憂鬱症患者過去都曾是Hold住姐、Hold住哥,這些人因為不想被當作草莓族,忽略了在硬撐的過程中,也被憂鬱症趁虛而入了。
▶延伸閱讀◀【影音版】抗壓力太差才會得憂鬱症?醫:凡事Hold住,更要小心憂鬱病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憂鬱症將成為2030年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原因。憂鬱症的患者常因久病未癒或是生活壓力未減,而在最後撐不下去又找不到支持力量下,而有輕生的念頭,因此當親友出現以下警訊時,可能有自殺的風險應多加注意,6大警訊早發現,防自殺遺憾。
憂鬱症排名失能第一名 15%憂鬱症憂友死於自殺
憂鬱症不僅導致生產力下降、部分憂友會出現自殺傾向,根據統計約15%憂鬱症憂友死於自殺 ,比例不容小覷!
很多時候自殺的原因常是一念頭或是壓力所致,生活中常會面對許多壓力,若能在平時培養良好的壓力調適技巧,相信日子就會過得比較快樂,降低自殺或負面的想法。壓力大小取決於壓力來源,而壓力大小的關鍵不在於事件發生的大小而是「想法」,若把事情往正面的方向去想,則自我的想法也就影響到最終的結果。因此建立正向的思考(如:回想過去的成就重建信心、將世事往好的一面想、選擇參與能帶來歡愉的活動等)與學習壓力處理的技巧(如:呼吸調節法、肌肉放鬆法、兼顧飲食運動調節法等),才能降低憂鬱情緒所造成的影響,避免憾事的發生。
▶延伸閱讀◀李玟憂鬱症輕生遽逝!職能治療師揭:6大警訊早發現,防自殺遺憾
▶延伸閱讀◀憂鬱症排名失能第一名,超越心血管疾病!郭婞淳、阿滴陪伴憂友點亮微光
老人罹患憂鬱症更可不願治療
台灣每15個人就會有1人罹患憂鬱症,且老年人也會罹患憂鬱症,憂鬱症會增加高齡長者罹患衰弱症的風險,並增加死亡率、影響其他內外科疾病的預後。台灣中高齡憂鬱症就醫率偏低的狀況,其絕大多數未尋求治療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對憂鬱症認知不足、不清楚憂鬱症是需要治療的,或是擔心汙名化。
▶延伸閱讀◀全台約230萬人有憂鬱症狀!僅27%中高齡憂鬱患者尋求治療
憂鬱症是否會好起來?
原來可以有不用死就能結束痛苦的路,只是我們需要走得久一點。儘管比別人緩慢,也是沒關係的。除了要積極就醫,並且嘗試各種可以好起來的方式之外,我覺得以下三個行為與心態在康復的路上,會給予你很大的助力。
(1)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
(2)找到自我價值感
(3)找到正面的觀點
▶延伸閱讀◀憂鬱症是可以好起來的!透過3大行為和心態調整,相信一切「會慢慢好的」
不堅強也沒關係!It’s OK to not be OK.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其中憂鬱症位居第二,僅次於心血管疾病 ,更是造成失能疾病的首位 ,憂鬱症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衛福部近年在憂鬱症防治上也積極推動各項因應措施,與全台地方政府合作,成立社區心理諮商服務據點,也推動憂鬱症篩檢,並依個案嚴重程度適當的轉介,提供所需的醫療資源及服務;國健署的成人健檢也納入憂鬱症篩檢;台灣憂鬱症治協會網站也有提供篩檢量表。以上都顯示政府在憂鬱症防治的重視,這些政策的推動都有助於提高憂鬱症病患的就醫率。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醫師首先喊出「不堅強也沒關係!It’s OK to not be OK.」支持憂友,名人們也紛紛透過簡短的「一句話」希望帶給憂友們陪伴、支持與力量,一起突破生命歷程的黑暗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