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言以蔽之,憂鬱症、躁鬱症都是情緒的疾病。情緒是激發人類活動的原動力。一旦成為憂鬱症患者,患者就會喪失所有的意志或心情,其情緒將逐漸陷入谷底。相反的,躁症的特徵在於,患者突然產生不知天高地厚… 詳全文 >
-
就讀營養系的蘇同學,因為課業壓力大、久坐寫報告,發現體態有橫向發展的趨勢。想說網路上一些影視紅人,都靠吃素減肥養生。所以她決定也要開始茹素食。半年之後,發現自已的腳趾甲,竟然從「Ω」狀變成了… 詳全文 >
-
長生不老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近年來科學家們努力研究的成果,讓延長壽命似乎不再那麼遙不可及。根據《Cell Reports》刊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最新研究,鋰(lithium)可能就是生命延長… 詳全文 >
-
婦女更年期是許多人關心話題,雖然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是,台北慈濟醫院婦女保健中心祝春紅主任指出,更年期其並非一種病,而是生命過程的一個階段,是老化的一種象徵;建議女性40歲後應全面檢視自己的… 詳全文 >
-
針對嘗試過多種治療卻沒有明顯效果的憂鬱症患者,電療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是目前有效且速效的治療方式,但先前的研究對其作用機制尚未非常清楚。 詳全文 >
-
過去認為產後憂鬱(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從分娩才開始,新研究發現最嚴重的PPD患者,有三分之二在產前就有憂鬱症狀,分娩時也較易有併發症。 詳全文 >
-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壓力,然而實際情況到底有多嚴重?奧地利心理學家維納.史坦格也想知道這一點。他發展出一套測驗,可以為這個重要的問題提供具有說服力的解答。現在先讓我們來進行一下壓力測驗。 詳全文 >
-
心身醫學家愈來愈常發現,某種身體疾病背後隱藏著某種心理負擔。觀察身體疾病是如何由心理所引發,這個專業領域二十多年前開始興起。人們今日已不再懷疑,生病的心理會對身體造成劇烈影響,心身醫學家甚至… 詳全文 >
-
《The Lancet Psychiatry》刊登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以潛在類別… 詳全文 >
-
隨著「職場三低族」的增加,失業、感情、身心健康等三方面也呈現高風險,甚至因為壓力大增,產生輕生念頭。身心科醫師黃偉俐指出,門診發現,就醫人數持續攀升,及早治療,可預防輕生。臨床上曾遇過任職於… 詳全文 >
-
你想整形嗎,請先作完以下5個問題的小測驗,第一,你外觀上的缺陷是否只有你在意,別人根本不以為意。第二,你會因為這個缺陷而睡不著覺。第三,你的前途因為這個缺陷毫無希望。第四,想到這個缺陷,或是… 詳全文 >
-
在工作及生活的場域中,屢屢見到許多人對於生活的正向訊息接收得少,而負向的情緒不時趁虛而入,想適當地釋放情緒又不得其門而入,若因身陷家庭糾紛、職場風波,或不幸有災難、意外臨身,或不善處理人際關… 詳全文 >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洪敬倫表示,想要甩開憂鬱情緒,避免再度陷入憂鬱泥沼中,除了適度紓壓外,日常培養正念、積極正向思考更是重要!有鑒於此,其特別推薦「呼吸空間」練習,只要… 詳全文 >
-
病由心生,壓力若未適度抒解,小心負面情緒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病灶!精神科醫師楊紹民表示,想要擺脫惱人的負面情緒、焦躁不適感,找回正面思考的能力,除了適度休息外,不妨於工作之餘,適度從事「QQ放… 詳全文 >
-
人類,是相當奇妙的動物,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可以快速適應外界的變化。以身體的平衡為例,大部分的牙醫為了方便檢查病患的牙齒,身體習慣往右偏,因此肌肉平衡也會隨之改變;而職業運動員,如棒球選手的肌…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