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膩的外食、長時間久坐又缺乏運動,肥胖可說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最新研究結果,想在肥胖的身體狀態下同時維持身體健康,可能具… 詳全文 >
-
葉怡妙營養師指出,中秋佳節將近,親友間或職場上常餽贈月餅禮盒,市面上從傳統月餅到琳瑯滿目的各式創意風味月餅,實在令人心動忍不住大快朵頤,團聚時刻面對滿坑滿谷的月餅誘惑,究竟該如何享用而不因此… 詳全文 >
-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最新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肥胖和久坐的生活型態,已被證實會增加停經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因此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黃振僑指建議,婦女應適度控制體重,進行… 詳全文 >
-
少吃多動就會瘦?原則上,是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怎麼努力控制飲食和運動,身上贅肉還是甩不掉,黃慧娟中醫師表示,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建議平時多敲打膽經和肝經平衡自律神經,以維持良好的身體代謝… 詳全文 >
-
近年來,吃「益生菌」保健腸道、改善便祕和預防過敏的風氣盛行,但除此之外,坊間流傳補充益生菌,對於預防或改善脂肪肝也有不錯的裨益,然而,益生菌真有這麼強大,影響力還能從腸道跨到肝臟?且看鄭欣宜… 詳全文 >
-
明明作息規律沒熬夜,卻老是覺得疲倦想睡,且身體常常水腫,看起來像胖了好幾公斤,怎麼會這樣呢?吳宏乾中醫師認為,很可能是「脾虛痰濕」造成的肥胖,並建議平時燉些「參耆冬瓜雞湯」來進行食補,可幫助… 詳全文 >
-
最新研究發現,具有較高膳食能量密度的食物(通常為加工食品),可能增加停經婦女肥胖相關癌症的疾病風險,即便這些婦女的體重處於正常範圍,依然可能受到影響。 詳全文 >
-
關節「卡卡」常疼痛,小心退化性關節炎上身。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部孫淑芬醫師指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應依照疾病程度,從藥物、復健、關節針劑注射或置換人工關節等著手。而對於輕、中度患者而言,長效型… 詳全文 >
-
天熱到爆,喝冰飲消暑是人生一大樂事,而在競爭激烈、講究創新口味的手搖杯市場中,珍珠奶茶始終是屹立不搖的銷售冠軍。然而,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提醒,珍珠奶茶的美味背後,不僅隱藏著眾所皆知的… 詳全文 >
-
發炎是肥胖之火!身體一旦發炎,除了可能造成肝炎、肺炎、神經炎、腎臟炎、自體免疫疾病、關節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還可能是導致肥胖、疲勞的殺手!尤偉銘營養師提醒,適度補充抗發炎營養素,包括:… 詳全文 >
-
台灣成人糖尿病盛行率約10%,不僅高於亞太地區9.3%,也比全球平均8.8%還要高,原因除了飲食西化和肥胖,可能也與胰島素分泌能力較差的基因有關,那麼,我們有辦法透過後天習慣的改善去扭轉先天… 詳全文 >
-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目前為止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無法被預防,然而若能自兒童時期開始,逐步避免9項生活習慣導致的風險,可能有機會延遲、甚至避免全世界約三分之一失智… 詳全文 >
-
水腫、肥胖、臉色差、容易累,且老是覺得排便排不乾淨、解尿解得不爽快?韓國醫師李京姬認為痰濕是百病之源,改善方法除了規律運動和均衡飲食,每天飲用水的一半用「薏仁氣血茶」取代,也有助身體除舊生新… 詳全文 >
-
為什麼「少吃多動照樣變肥」?是因為意志力不夠嗎?還是說,「少吃多動」這個原則忽略了什麼更重要的元素?其實,肥胖不是天註定,也不是無法瘦回去,原來跟引發身體慢性發炎的元凶有關,有愈來愈多研究證… 詳全文 >
-
體型胖胖的人,個性總是比較樂觀?研究發現,兒童時期發胖會大幅增加一生中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兒童心智科醫師吳佑佑呼籲家長重視孩子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教育,避免幼年肥胖可能對身心帶來的不利影響。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