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為12.8%,顯示血糖健康已成為全民應關注的重要議題。適逢世界糖尿病日,國民健康署呼籲糖尿病前期個案透過定期檢查、血糖監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積極管理代謝症候… 詳全文 >
-
甲狀腺它分泌過多荷爾蒙時,身體的代謝速度就會過快,進而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甲狀腺亢進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 詳全文 >
-
糖尿病是一種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許多人直到出現口渴、頻尿、疲倦等症狀時,才發現糖尿病已經找上門。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家醫科主任楊晉州指出,糖尿病若未及早發現並妥善控制,可能悄悄損害… 詳全文 >
-
就算逆轉糖尿病,還是「很傷心」!研究發現,只要得過糖尿病,身體就會「記仇」,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提醒,糖尿病的傷害是「慢慢累積」的結果,因… 詳全文 >
-
11月14日是「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新竹臺大分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蔡元祐醫師及糖尿病衛教師盧芳有指出,糖尿病的控制關鍵在於「自我監測」。透過正確量測空腹血糖、飯後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並善用現… 詳全文 >
-
根據民間基金會運用近300萬筆華人健康大數據,追蹤分析過去十年健康變化趨勢,結果顯示糖尿病與腎臟病變風險緊密相連。一般人的腎病變風險約5%;而糖尿病前期族群的腎病變風險達15.31%,高出一… 詳全文 >
-
糖尿病前期就像「身體拉起的警報」,大多數人沒有明顯不適,但血糖已比正常值高,如果忽視它,未來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會大幅上升。那麼,該怎麼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來守住健康,避免糖尿病上身呢?亞東醫院… 詳全文 >
-
根據健保資料庫與全國數據分析,台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6萬人,呈現「高齡化與年輕化並存」的雙重挑戰,其中40歲以下族群的糖尿病發生率竟暴增約25%。更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惡性腫瘤超越心血管疾病… 詳全文 >
-
近年,用於治療糖尿病的GLP-1類藥物「瘦瘦針」,被視為減重的神針。然而,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搭配「瘦瘦針」,已經成為減重「安全夥伴」。奇美醫院代謝減重中心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 詳全文 >
-
台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0萬人,每年仍以約2.5萬人的速度持續攀升,其中高達8成患者同時合併過重或肥胖問題,形成更棘手的「糖胖症」,使全身器官承受嚴重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指出…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