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也是現代文明病之一。恐慌症患者會經歷反覆的恐慌發作,且影響生活功能。恐慌為突發的、強烈的焦慮型式,伴隨以下症狀:最常見是胸悶、頭暈、心悸、呼吸困難(包括呼吸急促與吸不到… 詳全文 >
-
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是指身體四肢的動脈因動脈硬化而變窄,導致血流減少,特別是腿部和手臂。這種病症不僅影響活動能力,還可能引發其他嚴重的… 詳全文 >
-
2024年即將邁入尾聲,聖誕節、跨年活動接踵而至,寒冷的冬季氣候使各地氣溫偏低,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歡慶佳節時應做好戶外保暖,由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三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 詳全文 >
-
冷氣團襲台,氣溫大幅下降,日夜溫差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蟬聯多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多數與「動脈硬化」有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蘇峻弘主任… 詳全文 >
-
缺血性心臟病的成因通常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後,形成一種類似脂肪沉積的瘢塊,當瘢塊發生撕裂或破裂,會促進血液凝集並形成血塊而阻塞冠狀動脈造成心臟缺氧。一旦阻塞的情形變嚴重則可能開始有胸悶、胸口疼… 詳全文 >
-
冠狀動脈心臟病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療效果有所改善,但鈣化血管仍然是治療上的重大挑戰。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陳儀聲醫師表示,震波血管內碎石術是一種新興技術,它透過震波氣球在… 詳全文 >
-
冬季不時有冷氣團報到,常發生氣溫驟降十度以上的情況,心血管及腦中風病人也有增加的情況。由於人體血管在天冷時會快速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心跳起伏,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症;振興醫院心臟血管… 詳全文 >
-
近期氣溫漸冷,許多人喜歡泡湯取暖。但是,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如果未控制血壓,小心劇烈的溫度變化會使血壓變化劇烈,嚴重可能突感暈眩、倒地受傷,甚至… 詳全文 >
-
本週12月15日周日,國內規模最大的臺北馬拉松即將登場,然而低溫來襲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跑者及三高族群,務必做好保暖措施,並呼籲民眾在冬季運動時遵守「保暖、熱身、補水、調整… 詳全文 >
-
治療心臟保護大腦!臺中榮總醫院內科部林彥璋主任團隊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7%,其中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15%。透過電燒手術治療後,整體失智風險顯著下降26%,…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