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孕期間為了維持穩定的胎兒循環,心輸出量與全身血液量都會增加,一般來說,心臟負荷量會增加30%至50%,即使無心臟病史的產婦,仍有1%至4%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管栓塞… 詳全文 >
-
近年來有許多知名人物因發生主動脈剝離,而引發外界關注,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心臟內科陳偉華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是心血管急症中最致命的疾病之一,若未及時手術,48小時內半數患者死亡;即使接受治療… 詳全文 >
-
清明時節氣候變幻莫測,乍暖還寒,日夜溫差劇烈,稍有不慎就可能因添減衣物不及,導致身體不適。阮綜合心臟內科林韋丞主任指出,尤其對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而言,更是潛藏危機,需避免過… 詳全文 >
-
年輕常運動的人,也有可能發生血管阻塞,尤其併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三高、肥胖的患者,更要小心加速血管阻塞,甚至發生心肌梗塞!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內科薛朝文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血管… 詳全文 >
-
鈣化的存在與動脈硬化、血管狹窄有關,鈣化可說是血管隨時間老化的一種變化,心臟鈣化最主要發生在冠狀動脈。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羅健賢表示,冠狀動脈旋磨術是一種複雜性導管技術,專門用於處理高度… 詳全文 >
-
洗腎患者每次透析至少要打針2次,1年至少得忍受300多針,常會有瘻管阻塞或瘻管狹窄的併發症,瘻管狹窄到一定程度就會降低洗腎效率,台東馬偕心臟內科邱威儒醫師表示,台東馬偕以血管介入新技術打通阻… 詳全文 >
-
心跳過慢小心昏厥!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劉崢偉醫師表示,高齡及體力無法負荷裝設「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的患者,建議改採「膠囊心臟節律器」介入治療,可避免傳統心臟節律器相關的手術風險,並且術後讓… 詳全文 >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女性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台灣過去10年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18%;而2023年每天有超過40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乳癌的5倍!然而,社會視心血管疾病是男性的疾病… 詳全文 >
-
有「小葉啟田」之稱的資深藝人葉清田,傳出在2月28日因心臟衰竭過世,享壽69歲。根據醫學統計台灣文獻指出,心衰竭3年死亡率約50%,比例之高比癌症更為可怕。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裕峰醫師提醒… 詳全文 >
-
冬去春來,季節變換和氣溫波動時,最易產生心血管問題,特別冷暖交替。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醫學博士陳偉華提醒,天氣變化容易引發一系列心臟問題,民眾需保持警惕並採取預防措施,以保障心臟健康。為了預防…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