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族不運動,小心容易憂鬱!一項針對美國中年婦女進行的研究發現,經常運動,且少看電視的婦女較不易得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醒,中老年婦女每天快走累積超過90分鐘,便可有效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而… 詳全文 >
-
葉雅馨表示,如果身邊有憂鬱症患者或企圖自殺的朋友,民眾除了被動式以自殺工具和途徑防堵自殺之外,還可以鼓勵多運動,舒緩情緒,避免自殺行為的衝動。除此之外,運動可刺激分泌類似憂鬱症用藥的正腎上腺… 詳全文 >
-
咖啡因(caffeine)也許是種戒不掉的癮,但是根據美國研究報告指出,咖啡因會改變腦中某種化學物質,使得每天喝兩杯以上咖啡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明顯偏低,但去咖啡因(decaffeinat… 詳全文 >
-
台北榮總老人精神科蔡佳芬醫師表示,老年族群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有增加趨勢,除了人口逐漸老化關係之外,老人也存在許多人生的難解問題,特別是有些女性長輩,在面對喪偶,或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時,開始… 詳全文 >
-
台灣精神疾病醫療資源嚴重不足。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會調查報告指出,台灣1996年到2003年,7年內全人口的憂鬱症就醫治療盛行率增加超過10倍,但政府所投入的資源,占全部醫療經費卻不到3%。 詳全文 >
-
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不斷攀升的失業率、生活痛苦指數,憂鬱症的盛行率近年來顯著升高,憂鬱症已成世紀三大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研究人員估計,到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破壞人們正常生… 詳全文 >
-
慢性病與心理健康有關係嗎?調查發現,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分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二、五及第七位,這四種慢性病都和心理健康有相當大的關連性,但政府編列的國人心理健康預算嚴… 詳全文 >
-
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主任王俸鋼醫師表示,憂鬱症及自殺防治實為一體兩面,台灣從民國86年來,自殺一直是十大死因之一,一直到民國99年才下降為第十一大死因,而彰化縣的重大死因中,自殺更下降至第十… 詳全文 >
-
憂鬱症狀的產生其實與食物大有關係!根據憂鬱症的診斷定義,憂鬱症至少可能還包含有睡眠改變、食慾改變、幾乎每天覺得疲累等身體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黃允臻說,從種種角度來看,憂… 詳全文 >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王如指出,若長期壓抑內心困擾未能有效抒解,很可能會累積成嚴重憂鬱情緒疾病,甚至因為自己走不出困境而出現輕生念頭。因此,能有一個讓自己安心傾訴困擾對… 詳全文 >
-
台灣憂鬱症人口突破百萬大關,臨床症狀包括情緒、說話、體力和想法的紊亂為主要特徵。不過憂鬱症在中醫領域來看,不完全是生理分泌出問題或心理因素,而是可能是「腎虧」惹的禍。中醫師陳潮宗表示,中醫古… 詳全文 >
-
「醫生,我心情不好,情緒低落,是不是生病了?』一般民眾可能認為心情不好就是罹患憂鬱症,但醫師指出,憂鬱症的症狀同時也伴隨有睡眠及食慾改變、體力變差、反應遲鈍等。因此,提醒如果身體出現這些不適…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