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眾因為工作壓力大,導致憂鬱情緒,甚至罹患憂鬱症,董氏基金會15日引述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職場若能支持憂鬱症的員工接受治療,員工的生產力遠比治療前增加數倍,呼籲職場不應將憂鬱症汙名化,平時更應讓員工有抒發壓力的管道,降低罹病的風險。
發表於<加拿大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精神疾病每年增加了加拿大政府約510億元的花費,其中三分之一來自生產力的損失。 但令人振奮的發現是,接受治療的中度憂鬱症患者,比未接受治療者的生產力高出兩倍半;接受治療的重度憂鬱症患者,生產力則高出未治療者七倍。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雖然研究結果發現治療有助於工作表現,然而結果也顯示有57%罹患重度憂鬱症及40%罹患中度憂鬱症的受試者,並未接受治療,可見汙名化與歧視仍然影響罹病員工的就醫意願。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邱弘毅表示,台灣勞工的工作時數在全球名列前茅,加上長期處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如果沒有適當的調適,難免會有面臨壓力過大無法調適甚至罹患憂鬱症的可能。但是,罹患憂鬱症不代表人生就此絕望,他認為職場雇主如能提供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與支持系統,協助員工接受治療並且幫助他們重回職場,對於企業與員工來說都是雙贏。
為提倡職場紓壓,董氏基金會目前正與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舉辦「職得快樂」壓力調適團體,鼓勵因在職場上產生壓力及困擾的民眾一起來參與,此活動免費、但名額有限,詳情可洽董氏基金會(02)2776-6133#209 許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