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科門診常有民眾因結膜下出血就醫,雖然多半不痛不癢,且血絲在1~2周內會自行吸收,一般而言不須過度擔心,但醫師提醒若常常發生這樣的症狀,代表血管結構已經出現異常,最好進行血壓等內科檢查,國、… 詳全文 >
-
有的人拚命想減重,但是,也有一群人偏偏怎麼享受美食,卻吃都吃不胖,一直保持骨感的窈窕身材,還因此得到大家羡慕的眼光,不過,醫師提醒小心骨感身材的人飲食不注意,有可能成為高血壓一族,所以高血壓… 詳全文 >
-
許多年輕人因為飲食不忌口、三餐當「老外」,除了導致肥胖的問題,也可能引發高血壓!新光醫院心藏內科醫師蔡適吉表示,今年收治一名年僅25歲的高血壓男性患者,就是肥胖惹的禍,他因為年紀輕,完全忽略… 詳全文 >
-
國內粗估約有430萬名高血壓患者,今年世界高血壓日為5月17日,宣導主題為「健康生活保有健康血壓」,國民健康局呼籲落實「二減二多」健康守則:減重、減鹽、多運動、多量血壓,可有效控制血壓值,遠… 詳全文 >
-
您今天量血壓了嗎?量血壓是高血壓病人的必備功課,目前國內有生醫科技業者,透過自主專利技術,研發出心臟頻譜監測系統,以雲端傳輸技術,協助個人及醫院精準掌控心血管健康狀況, 詳全文 >
-
一旦罹患高血壓,從此走進藥物控制的命運,台灣有超過400萬人罹患高血壓,而且持續年增9萬名病例。根據統計,積極治療高血壓病患自患病開始,若每日服用3顆藥,20年共計需吞2萬顆藥,藥物數量多又… 詳全文 >
-
新竹一名生活作息和飲食正常的女性,4年前開始飽受高血壓困擾,收縮壓與舒張壓經常飆高到190及100毫米汞柱,即使服用數種降血壓藥仍控制不佳,經檢查發現合併有低血鉀現象,進一步電腦斷層掃瞄後,… 詳全文 >
-
高血壓是門診中常見的慢性疾病,不過,醫師提醒,如果高血壓是在30歲之前或60歲之後發現的,就有「腎血管性高血壓」的可能。特別是當血壓愈來愈難控制,甚至腎功能開始變差時,建議到腎臟科門診作進一… 詳全文 >
-
偶發性高血壓小心是腎上腺異常的警訊!一名57歲的中年男子,半年前突然產生偶發性的高血壓、心悸、盜汗,且因長期無法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使生活大受影響,直到接受單光子電腦斷層攝影機掃瞄,才發現是腎… 詳全文 >
-
經分析我國2004年~2008年「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的100萬人承保抽樣歸人檔案,發現高血壓門診的問題處方,包括重複用藥發生率2.1%、交互作用33.41%和超量處方12.39%,而影… 詳全文 >
-
全球氣候異常,寒流一波波,不僅造成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甚至連對岸台商,要求轉送來台就診的案例,也明顯增加。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表示,27日清晨一名年約60多歲,在濟南工作的台商,因… 詳全文 >
-
身為心臟專科及急診部的醫師,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一直提倡預防勝於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三高的問題不一定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不可諱言的,確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對於血壓,收縮壓大於140毫… 詳全文 >
-
寒流一波波,心血管疾病患者驟增,亞東醫院這2個月來,腦中風住院的病患就增加了3成。同時,患者在「黃金搶救3小時」內到院急救的比例也明顯偏低;因此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不要輕忽腦中風危機,天冷要… 詳全文 >
-
一名6旬廖老太太凌晨因劇烈胸痛,被家人緊急送進急診室,經電腦斷層攝影診斷為A型升主動脈剝離,合併右側手部動脈阻塞,因升主動脈有破裂的危險,建議緊急手術治療,患者成功置換升主動脈,順利於兩周後… 詳全文 >
-
孩童肥胖不是福!根據美國臨床研究發現,孩童期肥胖會增加成人期罹患高血壓風險達8倍之多!醫師呼籲,血壓防治應該從孩童時期做起,並應注意在家裡的血壓測量,及預防肥胖開始著手;同時,台灣民眾對於高…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