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雷孟桓表示,有一名80歲的李姓老婦,因本身患有多重慢性疾病和藥物的影響,每次起床都會感覺頭暈和昏厥,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都臥躺在床上,在藥物和復健治療都不見症狀… 詳全文 >
-
「冬至進補」大家耳熟能詳,但是補到恰到好處卻是最重要。中醫師吳明珠指出,進補一定要根據體質,不可以亂補,像是體質偏燥熱的人,若補太過,可能會造成口乾舌燥,甚至流鼻血現象,而高血壓、糖尿病、 詳全文 >
-
冷氣團襲台,許多早起做運動的民眾出現心臟不適的現象,陳易進醫師提醒,患有心血管或三高疾病,且有服藥控制血壓的民眾,冬天運動的每分鐘心跳不宜超過110下,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 詳全文 >
-
氣溫下探11度,前立委蔡同榮傳出出血性腦中風意外,許多老人也習慣一大早就出門運動,其實這樣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來說,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運動,以提防心… 詳全文 >
-
婦女藥男人可以吃嗎?素有「宮廷婦女藥」之稱的烏雞白鳳丸,在海峽兩岸三地深受消費者青睞,不過,中醫師陳旺全提醒,烏雞白鳳丸並非婦科專用藥,只要男女的病症相同,都可以服用,但是對於患有肥胖、糖尿… 詳全文 >
-
目前全台灣有約430萬名高血壓病患,但高達三分之一患者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監測是否有高血壓,千萬別輕忽舒張壓指標!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1名40多歲的男子,平常即有臉脹紅、脖… 詳全文 >
-
冬天是心肌梗塞好發季節,營養師趙函穎建議,每日盡量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以及多吃幫助膽固醇與鈉排除的蔬果,來防止血管硬化與高血壓。良食究好市集餐廳的負責人—吳媽媽推薦一道增纖維不增油脂的「蒜炒… 詳全文 >
-
入冬以來,首波寒流發威,北台灣氣溫驟降10度,南台灣台南也出現10度以下低溫,造成全台灣因心血管疾病猝死案例頻傳,粗步估計,全台猝死人數已逾10人,且持續增加中。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 詳全文 >
-
咖啡的美味令許多人心醉神迷,但常喝卻容易誘發高血壓,不過,根據瑞典的最新研究發現,1天兩杯咖啡可明顯降低中風危險,這或許會使你對咖啡大為改觀,營養師侯玟伊表示,喝咖啡降低中風,的確有此理論,… 詳全文 >
-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前陣子臺灣南部甚至在4天內出現12位心肌梗塞猝死案例。心肌梗塞像個不定時炸彈,永遠不知道它何時會被引爆。該如何提早發現、即早預防? 詳全文 >
-
每10個台灣成年男性就會有1個人有痛風宿疾,尤其痛風從第一次發作,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大約是6年到12年,就會有痛風石形成,只要一動就會疼痛難受。衛福部彰化醫院免疫風濕科高堅凱主任表示,當痛風… 詳全文 >
-
國民健康署提醒,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約6公克),但只要半碟(約50毫升)混合醬油、烏醋、豆瓣醬的燒烤沾醬,鈉含量就高達2000毫克,加上吃進醃過的香腸、甜不辣、肉片等,鈉… 詳全文 >
-
電視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被稱為「神醫」的人,他們都因為神乎其技的醫術而備受尊敬。地方上的名醫藉由觸摸腹部、觀察血液,發現盲腸破裂;經驗老道的內科醫生會聽患者講話,從中獲得資訊,再從家人的情況、整… 詳全文 >
-
中醫把高血壓分成實質高血壓、偽高血壓、晨間高血壓三類。真正的高血壓患者,是臉部會潮紅,屬於「陽性體質」的人。具「陽性體質」的高血壓患者,因為體內累積脂肪和鹽分,所以不需要讓體溫升高,也不用把… 詳全文 >
-
血壓的控制與飲食、作息及運動有著相當大的關係,若能好好控制,除了能預防高血壓之外,如果是收縮壓在120~139mmHg、舒張壓為80~89 mmHg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甚至有機會不用服藥治…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