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署调查显示,台湾越年轻的人每天钠盐摄取量就越高,国、高中男生每天钠摄取量,高达每日建议量的2倍以上;而19至30岁青壮年男性亦高达1.9倍,显示民众平均摄取太多盐,特别是年轻人爱吃的零食… 详全文 >
-
外食族饮食讲求方便快速,经常将即食汤品加热水冲泡当作主要食物来源,不过董氏基金会调查市售即食汤品,发现近1/4产品的钠含量达720毫克以上,约占每日摄取量上限的3成,长期摄取「钠」过量,可能… 详全文 >
-
干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积极治疗,造成忧郁自杀高风险出现。台湾皮肤科医学会副秘书长、台北长庚医院皮肤科医师黄毓惠指出,干癣如同糖尿病、高血压,接受适当的治疗后可以获得良好的控制,建议患者应透… 详全文 >
-
在肾脏内科门诊中,水肿是常见症状;临床上可分为局部与全身性水肿,基本上,前者与肾脏较无关连,但全身性水肿,就有可能肾脏出现问题。特别是慢性肾脏病虽然症状不典型,较难早期发现,但民众若发现自己… 详全文 >
-
台湾洗肾发生率高居世界第1位,平均每1.2小时,就有1名新增洗肾患者,推估慢性肾脏病第3期至第5期病人,更高达115万人,超越糖尿病的百万人口,俨然成为新国病。新光医院肾脏科主任江守山医师指… 详全文 >
-
国人闻癌色变,但若罹患两种癌症,开两次刀,对患者确实是一大梦魇。不过,亚东医院泌尿科钟旭东主任医师利用达文西机械手臂,替1名69岁郭姓病患进行微创肿瘤切除术,6个小伤口切除2种癌与胆结石, 详全文 >
-
头晕想吐、走路不稳,原以为是天气太热引起中暑吗?当心是小脑中风找上门!北市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耳鼻喉科医师吴国栋医师指出,小脑中风虽占少数,但由于病程发展快速,恐伤及脑干,万万轻忽不得,日常… 详全文 >
-
根据卫生署统计,65岁以上老人罹患高血压的比例约有二分之一。高血压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像是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脏衰竭等,千万不可轻忽。其实,高血压可以控制,除了听从医嘱按时服药以外,也… 详全文 >
-
国人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往往摄取过多盐分,导致血压控制不佳,且高血压更是去年十大死因的第八名。营养师林佩蓁建议,控制血压应采「得舒饮食」,吃粽子时也可应用这项饮食原则,将高纤的食材替换入粽子内… 详全文 >
-
陈文钟医师提醒,不论是居家或在公共场所量血压,要避免4大NG行为。若血压超过警戒值,建议应寻求医师诊治,判断调整生活习惯即可或已经需要用药;若是已经在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必须与医师讨论,视情况… 详全文 >
-
我国便利商店密度非常高,除了提供多项生活必需品,目前也有575家门市肩负「健康小站」的任务,协助顾客量血压,日前在宜兰有一名忙于卖面的太太,在店员的提醒下量血压,发现超过标准值甚多,就医后得… 详全文 >
-
现代人三餐老是在外、油脂摄取过高又缺乏运动,普遍有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不过随着保健意识抬头,也有不少民众吃红麴「清血路」、降低坏胆固醇、改善新陈代谢、预防三高慢性病。彰化基督教医院营养… 详全文 >
-
中华民国心脏学会秘书长、振兴医院心脏血管内科主任殷伟贤表示,希望青少年们从满18岁的那天测量生平第一次血压,抽血检验胆固醇,瞭解自己身体密码,送给自己一份最佳的成年礼。 详全文 >
-
台北荣总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林幸荣表示,针对「顽固型高血压」患者,医界已有「肾交感神经阻断术」,能消除交感神经对于血压造成影响,达到良好控制血压的目的。患者不但血压即可渐渐下降,甚至有机会不用服… 详全文 >
-
高血压虽然不会立即致命,但却很需要长期用药稳定血压,中山医院心脏内科医师李秀梅提醒如果自行停药,又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常常熬夜、吸菸喝酒,恐怕引起二次高血压,容易并发脑出血或中风,预后状况通… 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