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擔心骨質疏鬆,常吃鈣片補充鈣質、儲存骨本,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檢測市售27件鈣片產品後,發現2件樣品的鈣含量標示和實際檢測有明顯落差,其中一款的實測含量比高出3倍以上,民眾若依標示指示服… 詳全文 >
-
我們幾乎每天都被耳提面命,必須攝取乳製食品以補充骨骼強健所需的鈣質,而大量評論分析也警告大多數人並未擁有標準所需的鈣質,尤其是那些懷孕或是哺乳的婦女更是不足。但是鈣質的好處尚未得到證實,因為… 詳全文 >
-
父親節即將到來,全台灣有高達59萬的老爸,面臨骨鬆骨折危機。大林慈濟醫院院長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賴寧生指出,骨鬆並不是女性的專利,年長、曾骨折,或是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男性,都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 詳全文 >
-
充滿骨頭生長的營養要素:空心菜又稱蕹菜,為東南亞原產。它近似菠菜、小松菜,顏色深,是接近中性的食材。空心菜營養價值高,有豐富的維生素B2、維生素E、鐵質、鈣及胡蘿蔔素。 詳全文 >
-
台灣人骨折發生率,居亞太區第一名,骨折的發生,與骨質疏鬆、骨質密度不足有密切相關性,到底中年人要怎麼存骨本,才有效?只不過是輕輕滑倒,用手撐一下,手腕居然就骨折了?明明正值中壯年,卻已經出現… 詳全文 >
-
對於骨骼保健概念,國人普遍仍存在許多迷思,甚至深信這些錯誤的觀念,不只忽視補鈣的重要性,甚至聽信偏方任意補鈣,輕則白補鈣,嚴重恐造成身體負擔。 詳全文 >
-
現代年輕女性因坐站姿勢不正、缺乏運動,常有骨質疏鬆、關節發炎僵硬等症狀,另有研究發現35歲以上女性,5成以上有姿勢、柔軟度和平衡感亮紅燈的現象,恐面臨行動力下降的骨關危機。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建… 詳全文 >
-
一份關於輕熟女和熟女的行動力指標調查發現,近8成女性彎腰吃力,另有5成女性有背部挺不直、單腳無法站力的現象,行動力不及格,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建議從35歲開始,從飲食和運動著手,提早存骨本… 詳全文 >
-
女性在20歲到35歲之間是骨量的高峰期,從35歲開始體內的鈣質就開始流失,而骨骼一旦變脆,也就意味著人體的骨骼面臨危機。專家指出,應對這種危機的辦法就是在35歲之前,儘量多補鈣,增加自己的「… 詳全文 >
-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骨骼病變的慢性疾病,表現包括:骨量減少、骨組織結構變差,造成骨骼脆弱、骨折危險性增高,在臨床上主要根據骨質密度測量值來診斷骨質疏鬆,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黃盟仁醫師建議,年長… 詳全文 >
-
當更年期來報到,身體開始出現不適時,就應該要尋求改善的方式,才不會影響到生活品質。常常婆婆媽媽們會聚集在一起,各自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何媽媽說她吃了醫師開的藥物後,更年期症狀減緩許多;李太太… 詳全文 >
-
即將在母親節舉辦女性專屬路跑的主辦單位統計發現,40歲以上的報名者佔20%,最年長的參賽者將近70歲,台北榮總運動傷害科主任馬筱笠醫師提醒,熟齡媽咪們參加路跑之前可以先測量骨密度,並注意以下… 詳全文 >
-
為了照護媽媽的骨骼健康,許多子女購買鈣片等保健食品幫媽媽「補骨力」,但坊間鈣片種類繁多,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彥蓉提醒,購買前應先視個人體質是否與成分相符,服用時也要注意分次補充,才… 詳全文 >
-
專家表示,未來台灣50歲以上人口中,有高達3分之1的女性,易因骨質疏鬆引發骨折。一但沒有妥善控制、照護,出現髖骨骨折症狀,死亡率高達2成,與乳癌致死率相當。 詳全文 >
-
骨質疏鬆是國人的常見疾病,臨床多處方雙磷酸鹽類藥品延緩骨質流失速度,許多民眾抱持著「呷好逗相報」和「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觀念,推薦其他有類似困擾的朋友服用。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雙磷酸鹽類…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