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但影響肥胖與三高,其實飲食和精神健康也息息相關。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一般精神科羅育騏醫師指出,缺乏維他命,尤其是維他命B1、B12及葉酸,可能會造成記憶力變差、情緒容易憂鬱等的狀況。有… 詳全文 >
從臨床觀察,以及各國的統計,再加上這兩年疫情影響,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越來越多,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當我們看到親友出現憂鬱、情緒低落、生活功能不佳時,如何提供合宜的協助或陪伴呢?聯安預防醫學機… 詳全文 >
精神科門診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兩年多,大約有15%的人患有「廣泛性焦慮症」,尤其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佔80%。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身心壓力包括壓力指數、抗壓性與心臟彈性… 詳全文 >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於2021年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美國人(56%)表示,疫情大流行開始,都經歷新冠失眠。「數完綿羊還是睡不著,接著該數什麼?」 醫生漫畫家林于翔/阿毛醫師在其新書《… 詳全文 >
面對還看不見盡頭的疫情,該如何維持心理健康?根據一份2022年1月發布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能改善心理健… 詳全文 >
記得曾經有一次,我搭著電車,突然間回想起幼時曾被欺負過的經驗,那天,我的腦袋中滿是當時的悲慘與憎恨在不斷迴旋著。未曾被整理的記憶會不斷跑出來大聲喊著:「快把我整理好,轉換到適切記憶中去!」而… 詳全文 >
大學指定考試結束,考生在焦慮中等待成績單、選填志願,然後懷著忐忑的心等待放榜。其實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跟考試升學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耕耘投入、期待成果。善用心理學的知識─「畢馬龍效應」 (Py… 詳全文 >
很多自殺不幸可以提早發現預防!不僅是成人,對於連兒少也必需提高警覺,避免自傷不幸。調查發現,12-14歲自殺通報數5年內激增5倍,自殺連3年高居兒少死因前3名!WHO提醒,疫情流行對兒少心理… 詳全文 >
我經常會在大學的課堂上引用《哆啦A夢》做範例介紹。裡面的角色如大雄、小夫、胖虎等人,若他們就這麼按照書中的個性長大成人,可以說他們非常接近自戀型人格的狀態。由於自卑感會帶給人痛苦,所以人們會… 詳全文 >
我們內心除了有不同「部分」(parts)外,還有一個「自我」。當你的內在部分能夠暫時跟你分離,剩下的就是你的存在、你的本質。史華茲博士自己當了個案後,才慢慢從大腦轉移到身體去感受和體驗─開始…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