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約230萬人有憂鬱症狀。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吳其炘醫師研究團隊發現,高達87%中高齡憂鬱症狀患者覺得就醫便… 詳全文 >
當你不再和孩子站在天平的兩端,而是選擇先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試著去理解他的生活、他喜歡的人事物、他的快樂與不快樂、他的渴望及盼望,而非只有考試或成績。當孩子感受到你的願意理解,親子關係升溫後… 詳全文 >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根據一篇2022年6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顯示,創傷事件、工作壓力、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歧視的形式,加速了中高齡者免疫系統的老化,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 詳全文 >
上班族工作帶來的壓力、餐餐外食、加班導致的作息不正常…,種種因素除了改變既有適應的生活習慣,甚至可能對身心靈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公布上班族常見的疾病,可以發… 詳全文 >
防疫已經快3年,經常處於高壓環境,門診也開始出現精神官能方面疾病的患者。古代人對於患有思覺失調症,以及癲癇或中風後口歪眼斜的病理症狀時,往往都會歸咎被神鬼附身。林巧薇中醫師說明,古代醫學家會… 詳全文 >
飲食不但影響肥胖與三高,其實飲食和精神健康也息息相關。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一般精神科羅育騏醫師指出,缺乏維他命,尤其是維他命B1、B12及葉酸,可能會造成記憶力變差、情緒容易憂鬱等的狀況。有… 詳全文 >
從臨床觀察,以及各國的統計,再加上這兩年疫情影響,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越來越多,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當我們看到親友出現憂鬱、情緒低落、生活功能不佳時,如何提供合宜的協助或陪伴呢?聯安預防醫學機… 詳全文 >
精神科門診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兩年多,大約有15%的人患有「廣泛性焦慮症」,尤其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佔80%。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身心壓力包括壓力指數、抗壓性與心臟彈性… 詳全文 >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於2021年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美國人(56%)表示,疫情大流行開始,都經歷新冠失眠。「數完綿羊還是睡不著,接著該數什麼?」 醫生漫畫家林于翔/阿毛醫師在其新書《… 詳全文 >
面對還看不見盡頭的疫情,該如何維持心理健康?根據一份2022年1月發布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持續參與休閒活動有助於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能改善心理健…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