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長者因咀嚼能力下降、吞嚥能力降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以及疾病因素,都會導致營養素攝取不足、營養不良等問題。營養師蔡怡瑄表示,預防年長者體力變差、肌力不足,補充蛋白質相當重要。 詳全文 >
-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健康」不能忽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康峻宏主任指出,據統計,銀髮族若有肌少症,跌倒的風險是沒有肌少症者的3倍,也容易造成下背痛問題。運動是改善肌少症唯一方… 詳全文 >
-
據統計,國內50歲以上民眾,有近1/5有蛋白質攝取不夠的問題,不僅影響行動力,更容易提早面臨肌少症危機。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指出,肌少症會讓人活動力降低,引發骨質疏鬆等問題,唯有… 詳全文 >
-
「骨質疏鬆症」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會因為跌倒、輕微創傷而引起後續的許多症狀及功能障礙,例如:髖骨骨折導致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長期照護、脊椎骨折可能導致背痛駝背,嚴重者還會影響肺功能。根據統計… 詳全文 >
-
全身肉鬆鬆,想靠運動強化肌力,又老被疲憊感打敗?或許適度補充「支鏈胺基酸」,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營養師江惠琴指出,研究發現,支鏈胺基酸不但能減少運動時所產生的疲勞感,也能延緩… 詳全文 >
-
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樣的病人,躺在病床的時間會最久?這些長期臥床的病人都有共同特徵,他們的肌肉質量很少,肌肉萎縮,肌力下降,連下床都需要家人攙扶!這就是被忽視的疾病,肌少症 (Sarcope… 詳全文 >
-
專業營養師張筑婷指出,老是身心功能逐漸衰退的過程,過去認為避免三高、遠離疾病就算是健康,事實上,保有良好的生活能力,可以爬山、旅遊、維持行動及社交能力,顧及生理機能與心靈健全,才算是真正的健… 詳全文 >
-
不想老後成為「肌少症」的一員,年輕中壯族群有必要及早為自己「長」肌肉作好打算。提早調整飲食,改變「少動」的生活型態,即使必須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也應適度間歇性起身活動,最好養成每天規律運動3… 詳全文 >
-
肌肉量夠嗎?設法「長」肌肉非老人「專利」!生活呈「靜態」的年輕中壯族群,更需「養」肌,讓自己老來更健康。台灣「肌少症」的人口越來越多!近年有不少研究調查公布,證實肌肉量的多寡,是影響老人死亡… 詳全文 >
-
一篇來自於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針對【肌肉蛋白合成】的議題上,在鍛鍊後及休息時攝取蛋白質,與乳清蛋白相比較,大豆蛋白的結果幾乎等於白開水。在肌肉蛋白合成速率上,攝取20公克大豆蛋白… 詳全文 >
-
天冷胃口大開,但現代人怕過度肥胖,總是不敢吃太多,常會發現雖然沒明顯病痛,卻老是體力不好,容易疲累,要注意是否因肌肉量減少、肌力下降而造成老化提早來臨。 詳全文 >
-
台灣老年人的肌少症人口有增多之虞!調查發現,50歲以上國人有1∕5(近138萬人)蛋白質攝取不足,1∕10中壯族群也有相同問題,再加上國人仍只有33%的人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令人擔憂老年人肌… 詳全文 >
-
為什麼每天努力跑步瘦不下來,飲食也很節制,卻還是瘦不下來?之前日本節目中提出了「少肌型肥胖」一詞,並說明體內肌肉組織減少,不僅會導致肥胖,也容易罹患一些疾病,到底「少肌型肥胖」為什麼會影響減… 詳全文 >
-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指出,肌少症是1種症候群,基於各種肌肉質量及功能的測定,定義為骨骼肌質量的流失,及肌力或肌耐力的下降,臨床測定,包括男性手部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小於18公斤… 詳全文 >
-
由於某些因素讓肌肉量流失,進而導致肌耐力的下降,就會增加從坐到站或是行走的困難度,長久下來,容易加重骨頭、關節的負擔,有可能因而造成腰痠背痛。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