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量够吗?设法“长”肌肉非老人所属!生活呈“静态”的年轻中壮族群,更需“养”肌,让自己老来更健康。台湾“肌少症”的人口越来越多!近年有不少研究调查公布,证实肌肉量的多寡,是影响老人死亡风险高低的关键。
5位老人中1人有肌少症
根据统计显示,台湾65岁以上老人约每5位就有1人有肌少症;台湾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的调查发现,50岁以上台湾人有1∕5(近138万人)蛋白质摄取不足,1∕10中壮族群也有相同问题,再加上台湾人仍只有33%培养规律运动的习惯,老人肌少症困扰恐“提前”上身。
所谓肌少症,就是骨骼肌质量流失,肌力或肌耐力下降。台湾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医保组庄绍源博士表示,如果男性的肌肉量小于7.09 kg∕m2 、女性小于5.70 kg∕m2,再加上男性手部握力小于26公斤、女性小于16公斤,或是男性每秒钟行走少于0.7公尺、女性每秒小于0.6公尺,就是有肌少症。
也就是说,当人出现走不快的蜗牛速、软脚虾、奶油手等状况时,这些都可能是肌少症的征兆。再加上现代人常久坐、不爱运动、营养不均衡,骨质流失更快,同时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候选人,有研究调查发现,男性若罹患肌少症,骨松风险较一般人高3倍,女性更高出12.9倍。
台湾双和医院复健医学部主任刘灿宏指出,肌肉量不足和骨质疏松症息息相关,会导致人体代谢率和抵抗力下降,更会因为肌肉力量减弱而易跌倒,甚至失能风险增加。过去几乎只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的肌少症问题,现在已逐渐年轻化,尤其不当减肥的年轻人是最大的隐性族群。
肌肉流失快 死亡风险增1~2.41倍
台湾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肌肉量”(skeletal muscle mass)才是影响老人死亡风险的重要关键之一。研究分组的结果显示,肌肉量最低的25%老人,相较于其他老人会增加1倍的死亡风险。
台北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任陈亮恭表示,根据2010年《美国临床营养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肌肉流失速度较快的人,比起流失最慢的人,3年间的死亡风险高出2.41倍。
他进一步解释,所谓肌肉“流失的快”,是指四肢肌肉每年流失超过385公克;肌肉“流失的慢”,则是指四肢肌肉每年流失少于130公克。经过3年的追踪,发现肌肉流失快的人(也就是肌肉流失较多者)的死亡风险高出2.4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