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補充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之盛行率約為3.9-7.3%(男性: 5.4-8.2%、女性: 2.5-6.5%),盛行率也隨著年齡上升而增加。肌少症該如何預防呢?亞東醫院家庭醫學… 詳全文 >
-
前一陣子長時間居家防疫,大家日常移動距離減短,久坐時間拉長,使得活動量、運動量跟著大幅降低。此外,外出機會變少,少了太陽日照補充維生素D,肌肉、骨骼正悄悄流失。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 詳全文 >
-
疫情下儘量不出門,但是也出現運動荒!年長者漸漸出現四肢無力「肌少症」等情况,為了讓家中長輩能夠顧好肌力,一方面也能吃出免疫力,不妨跟著營養專家一起動手,幫長輩製作「吃雞補肌」餐點,融入雞肉料… 詳全文 >
-
因為年長者肌肉內水分及鉀的減少,使高齡者肌力下降20~40%,在動作反應的時間拉長並出現平衡控制不良的現象,所以當老人家走路不小心被碰到時,無法像年輕時身體迅速作出反應動作,因而導致跌倒的發… 詳全文 >
-
「6分鐘護一生」,這一句口號大家琅琅上口,現在6分鐘也能幫你揪出「肌少症」!衛福部新營醫院放射科林慧貞主任表示,透過雙能量X射線吸收儀,同步可以測量骨質密度,掌握是否有骨質疏鬆外,還能精準的… 詳全文 >
-
造成肌少症的原因,除了缺乏肌力運動,也可能與錯誤飲食習慣所致。尤其,不少長者習慣吃清粥配小菜做為一餐,鮮少攝取含蛋白質食物,長期下來,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量流失、肌力衰退,罹患肌少症。台… 詳全文 >
-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元凶,成年人在50歲之後,每年肌肉的質量平均會減少0.5-1%。肌肉流失不只會使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下降,更可能會增加年長者跌倒的風險,嚴重甚至會骨折,導致失能,增加死亡風險… 詳全文 >
-
究竟肌少症為何找上門?想要有效增加肌肉量、提升肌力該怎麼做?董氏基金會表示,「微肌」風暴正襲擊台灣!根據調查發現,其成因和民眾常見的「三大微肌」飲食型態有關;建議大家飲食上應適度加強蛋白質的… 詳全文 >
-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紀雅惠副研究員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的方法將造成早衰症的突變基因─早衰蛋白導入小鼠肌肉細胞,藉此研究肌肉功能與壽命之間的關聯性。而研究結果也已於今(109)年2… 詳全文 >
-
根據統計,肌肉質量在30歲後逐漸減少,30歲後每年流失0.5%至1%的肌肉量;40歲後,每10年減少8%;70歲後,每10年更減少15%,一不注意,很容易就變成肌少症。肌少症會有甚麼症狀呢?… 詳全文 >
-
想要幫助長輩改善健康,擁有更舒適、美好的生活,我們可以從飲食做起,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而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質再搭配運動不只能預防骨質疏鬆,更可以維持肌肉量,避免… 詳全文 >
-
兒童期會面臨「肥胖」及「過瘦」兩種問題。雖然造成兒童肥胖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常見的就是很少去外面玩。小孩如果每天足不出戶,只會待在家裡打電動玩具,運動量一少,自然也就變胖了。 詳全文 >
-
走路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會的動作,還需要人家教嗎?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在書中提到,其實,除了那些受傷變形開刀的患者,需要教他們手術後復健行走模式之外,一些沒有開刀、沒有受傷,只是腳痛、背痛、膝… 詳全文 >
-
相信你我多少都曾聽過長輩因咀嚼功能退化,而出現「食物太硬咬不下去」、「食不下嚥」等煩惱。專家呼籲,千萬不小看上述情形,這不僅是「吃」的問題,長期下來不但容易造成長輩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 詳全文 >
-
走路變慢、容易跌倒?小心,衰弱症、肌少症不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注意,一旦出現上述跡象一定要當心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為鼓勵大家積極動起來,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推薦大家一同下載「90活力站」運動A…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