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肌少症為何找上門?想要有效增加肌肉量、提升肌力該怎麼做?董氏基金會表示,「微肌」風暴正襲擊台灣!根據調查發現,其成因和民眾常見的「三大微肌」飲食型態有關;建議大家飲食上應適度加強蛋白質的… 詳全文 >
-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紀雅惠副研究員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的方法將造成早衰症的突變基因─早衰蛋白導入小鼠肌肉細胞,藉此研究肌肉功能與壽命之間的關聯性。而研究結果也已於今(109)年2… 詳全文 >
-
根據統計,肌肉質量在30歲後逐漸減少,30歲後每年流失0.5%至1%的肌肉量;40歲後,每10年減少8%;70歲後,每10年更減少15%,一不注意,很容易就變成肌少症。肌少症會有甚麼症狀呢?… 詳全文 >
-
想要幫助長輩改善健康,擁有更舒適、美好的生活,我們可以從飲食做起,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而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質再搭配運動不只能預防骨質疏鬆,更可以維持肌肉量,避免… 詳全文 >
-
兒童期會面臨「肥胖」及「過瘦」兩種問題。雖然造成兒童肥胖的因素有很多,但最常見的就是很少去外面玩。小孩如果每天足不出戶,只會待在家裡打電動玩具,運動量一少,自然也就變胖了。 詳全文 >
-
走路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會的動作,還需要人家教嗎?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在書中提到,其實,除了那些受傷變形開刀的患者,需要教他們手術後復健行走模式之外,一些沒有開刀、沒有受傷,只是腳痛、背痛、膝… 詳全文 >
-
相信你我多少都曾聽過長輩因咀嚼功能退化,而出現「食物太硬咬不下去」、「食不下嚥」等煩惱。專家呼籲,千萬不小看上述情形,這不僅是「吃」的問題,長期下來不但容易造成長輩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 詳全文 >
-
走路變慢、容易跌倒?小心,衰弱症、肌少症不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注意,一旦出現上述跡象一定要當心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為鼓勵大家積極動起來,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推薦大家一同下載「90活力站」運動A… 詳全文 >
-
年過40歲,怎麼覺得很疲累、活力差,尤其肌肉量下降,體力大不如前?一旦體力下降,會使中年後陷入體重增加、代謝差、活動力降低、肌肉流失、活動力降低等惡性循環中。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 詳全文 >
-
老年人最擔心肌無力,尤其是有肌少症,恐增加骨折跌倒風險,對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平時僅靠散步、健走運動,並無法幫助增加肌力。為了打好健康「肌」礎,臺大竹東分院詹鼎正院長提醒,需要量測小腿圍,並… 詳全文 >
-
老人牙口不好,往往無法補充足夠蛋白質,潛藏肌少症風險。目前,經過產官學界共同研發設計融合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的健力湯,讓需要的人藉由喝一碗湯,滿足一餐所需優質蛋白質與膳食纖維,成為補充營養… 詳全文 >
-
老年最怕跌倒,造成失能,生活無法自理,而「肌少症」正是凶手。如何早得知自己身陷肌少症的風險,以便趁早預防危「肌」發生,非常重要。根據一項本土大型研究發現,50歲以上男女小腿圍一旦分別低於34… 詳全文 >
-
近年醫界更發現,骨鬆與老年人肌少症關係更密不可分,也是造成日後容易跌倒骨折的殺手!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何春生醫師表示,唯有及早透過「骨折聯合照護服務」,加以預防與治療骨鬆,才有可能達到保骨防跌… 詳全文 >
-
台灣在今年2017年已經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 (老年人口大於14%),並且預計在八年後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老年人口大於20%),面對如此快速的老化速度,如何「預防失能」是我們… 詳全文 >
-
一旦上了年紀,就要小心肌少症,在肌肉量持續減少的狀態下,必需多做一些肌力運動,生長荷爾蒙才會繼續分泌,也能對抗老化。使生長荷爾蒙活躍的運動方法,特別推荐深蹲3個運動,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