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秘書長周子傑指出,臨床定義,只要血壓、血糖、血脂、腰圍等有3項指標異常,就是代謝症候群,不僅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癌症等慢性疾病,若長期不好好控制,則容易增… 詳全文 >
-
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糖尿病和腎臟病患者的飲食認知錯誤,僅約2成2至2成4能做到每日飲食熱量和營養素的控制,長期恐導致血糖和腎功能惡化。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要做好慢性… 詳全文 >
-
許多人都有高脂、低纖維的不健康飲食習慣,穀物特別是未經加工的全穀類食物,是身體十分「渴望」的食物。尤其糖尿病人,低脂、降糖的穀物可以幫助他們遠離肥胖和心血管併發症。那麼,糖尿病人吃什麼穀類好… 詳全文 >
-
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醫師指出,其實糖尿病引發心血管併發症問題相當常見,過去使用的控糖藥物,並無法降低其風險或死亡率。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平均比一般人少活12年,因此如何減… 詳全文 >
-
中秋節臨近,超市銷售的月餅不僅品牌眾多,品種也五花八門。按照相關規定,月餅包裝上應明確標示衛生許可證號、配料表、淨重、生產日期、保存期限等。消費者在挑選月餅時,要抵制「三無」產品,有5類人不… 詳全文 >
-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白飯、麵包等澱粉類食物,容易使血糖在短時間內升高,因此許多糖尿病友不敢吃澱粉類,甚至誤以為白飯吃得越少越好。不過,完全不吃主食類,恐增加腎臟負擔,甚至造成酮酸中毒。營養師鄭… 詳全文 >
-
「壞的膽固醇」是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現代醫學解剖結果證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是「壞的膽固醇」。由「壞的膽固醇」組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除了會造成血管徑狹窄、影響臟器供血外,還會… 詳全文 >
-
糖尿病友在飲食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吃對食物,妥善控制血糖。以蔬果來說,許多水果的糖分都很高,該怎麼吃才能避免血糖波動?另外,營養師陳柏鈞指出,多數蔬菜的糖分都不高,可安心食用,但是,民眾容易… 詳全文 >
-
中醫介入癌症治療,廣受癌友所青睞!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目前中西醫學逐漸形成「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共識,患者在接受西醫治療時,同步接受中醫治療。依據健保資料庫調查結果顯示, 詳全文 >
-
台大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楊博仁表示,鄭先生身高約160公分、體重117公斤,身體質量指數 BMI高達45,屬病態性肥胖。經過胃部袖狀切除手術治療,體重狠甩40公斤,解除致命危機。針… 詳全文 >
-
根據一項「壁咚4大NG」網路調查發現, 男性有高達8成3最怕女方嘴巴臭,破壞了氣氛。壁咚前4大NG包括:口臭、狐臭、青春痘及頭髮有異味,其中口臭高居榜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鄧乃嘉醫… 詳全文 >
-
臺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特別針對慢性腎臟病、糖尿病腎病變及洗腎的病友,設計「3低月餅」、「4低月餅」、「優植月餅」三款「腎」利月餅。台北榮總醫院邱哲琳營養師所設計的「3低月餅」,主軸為低蛋白、低… 詳全文 >
-
台灣罹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升高,不得不重視這個成因十分複雜的疾病,糖尿病分為三種型態,年長者更要小心隨之而來的併發症,除了隨時管理自我健康,運動、改善飲食都是控制糖尿病的好方法! 詳全文 >
-
血尿,就是尿中有血。可分為肉眼不可見的顯微性血尿,以及肉眼直接可見的血尿。在顯微鏡的高倍視野下觀察,若紅血球數目大於3~5個,即稱為顯微性血尿,須經檢驗室的尿液檢查後才能診斷。血尿的成因相當… 詳全文 >
-
一箭雙鵰!糖尿病患血糖不加以控制未達標,可能引起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等。目前有一種糖尿病新藥,臨床發現,在醫師指示下服用此藥2個月,不但血糖會降低,體重也跟著下降,讓糖友獲得意外驚…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