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多久沒流汗了?平常工作不用在戶外奔走的你,千萬別暗自竊喜覺得「不流汗,都不會濕濕黏黏的真好」。賴睿昕中醫師提醒,常待冷氣房,又沒有固定運動習慣,容易使汗腺機能下降,影響身體排毒、代謝機能… 詳全文 >
-
除了因為氣候暖化之外,「獨居者增加」或許也是一個原因。人不只在戶外會中暑,也有許多中暑案例發生在室內。而且麻煩的是,還有不少中暑是發生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若是白天在戶外因中暑而昏倒,會有周圍的… 詳全文 >
-
夏日高溫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因此,外出千萬要注意預防中暑,同時,留意中暑的徵兆,感覺不舒服時,可別硬ㄍㄧㄥ,避免熱出問題來!特別是孩子,比大人更容易中暑,千萬別讓孩子置身… 詳全文 >
-
炎炎夏日,室外動輒攝氏37、38度以上高溫,炙熱陽光讓人汗流浹背、熱到快中暑,許多民眾選擇吃冰解熱,然而,振興醫院中醫科主任蕭恆毅指出,冰冷食物雖然能帶來消暑感覺,但對於有慢性或過敏性呼吸道… 詳全文 >
-
溽暑盛夏,氣溫持續飆高,許多人選擇吃冰消暑,但吃冰真能消暑解熱嗎?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表示,吃冰不僅影響氣血循環,甚至可能越吃越上火,建議民眾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也可適量攝取綠… 詳全文 >
-
戶外高溫狂飆,室內冷氣吹不停,夏日室內外溫差大,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腎臟科醫師劉思緯提醒,幼童、長輩及慢性病患者皆是「熱急症」的高危險群,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避免常常待在高溫或溫差大的環境。… 詳全文 >
-
自古以來,坊間關於薑的傳言不少,相信您一定聽過「冬吃蘿蔔夏吃薑」、「晚上吃薑似砒霜」、「吃薑可以清除肺部髒東西」等說法,但隨著時代更迭,醫學觀念不斷更新,這些論點還可信嗎?且看賴睿昕中醫師的… 詳全文 >
-
水庫缺水,看水位高低就知道;身體鬧水荒,又有什麼判斷依據呢?「口渴」絕對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個答案,那麼,其他的呢?黃慧娟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身體缺水是「津液虧虛」之症,大致可從4種體質來討論表… 詳全文 >
-
炎夏到來,老是頭重腳輕、倦怠不適?小心可能是暑邪上身,釀熱感冒惹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宛容表示,想要避免暑邪上身,除了平時適度食用有利祛暑利濕的銀耳蓮子湯、綠豆薏仁湯外;民… 詳全文 >
-
熱!熱!熱!台灣夏天越來越熱,許多人把帽子當作預防中暑的必備法寶,只是,坊間帽子種類和材質繁多,哪一種的遮陽和擋熱效果較好呢?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夏天挑選帽子時一定要把握住「遮蓋範圍大」和「散… 詳全文 >
-
夏天高溫溽暑,許多民眾外出時,常習慣在頸項圍上一條濕巾,希望藉此消暑氣!但近來網路卻流傳:「濕毛巾圍脖子的方式不僅無助降溫,更可能導致濕氣入體,反讓暑濕更重。」的說法,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到底… 詳全文 >
-
炎炎夏日窩在冷氣房可謂最好的消暑選擇!不過,中國知名中醫師路志正提醒,若民眾夏季過度貪涼,常待在冷氣房又嗜吃生冷、冰涼的食物,恐致暑濕感冒上身。除了容易頭暈不適,更可能使惱人的腹瀉問題找上門… 詳全文 >
-
隨著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影響,台灣夏天一年比一年熱,「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儼然成為夏日午後高溫的最佳寫照,中暑、熱衰竭等各式熱傷害事件更是層出不窮。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 詳全文 >
-
多喝水好處多,但有不少人擔心「喝水會胖?」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周碩渠醫師指出,水本身沒有熱量,民眾適量喝水不會增加體重,更不會變胖,但肝腎功能異常、過敏體質者等,可能因水分無法排出而產生水腫, 詳全文 >
-
熱浪來襲,全台各地熱爆了,此時若能來一塊清涼多汁又香甜的西瓜,馬上暑氣全消,堪稱人生一大樂事!張文馨中醫師提醒,西瓜雖有消暑解渴的作用,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吃西瓜消暑,尤其久待冷氣房和愛喝冰品…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