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林立人教授指出,心房顫動不唯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也是造成腦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心房顫動時,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滯留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剝落,跟著血液流到腦部,就會引發腦中風… 詳全文 >
-
血脂異常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少年輕人也開始出現血脂異常。對此,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錢菊英教授表示,血脂升高主要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必須加以治療。 詳全文 >
-
根據2015年7月10日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指出,有12萬名英國心房纖維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的病患,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是錯誤的選擇!英國國家… 詳全文 >
-
「以前我胖到蹲下去修車都站不起來,」身型瘦削的蘇小賢指著一張肥胖大叔照笑著說,很難想像照片中的大叔正是兩年前的他。 詳全文 >
-
別再自我感覺良好!近10年來,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增加近2倍,但國內超過3成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沒有量血壓的習慣,另有些患者自知高血壓,卻是憑「感覺」量血壓,導致血壓控制不佳!陳文鍾… 詳全文 >
-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葉宏一教授表示,誘發心臟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史、抽菸、肥胖、不運動等。任何心臟疾病皆可能發展成心臟衰竭,如果症狀未控制好,就有可能一再發作必需住院,病況也會愈來愈… 詳全文 >
-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最新研究發現,消化道內的細菌群會影響人的體重、血脂和膽固醇水準,進而影響心臟健康。研究人員宣稱,腸道菌群構成能解釋4%的高密度膽固醇水準差異,5%的體重差異和高達6%… 詳全文 >
-
老年人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較容易骨質疏鬆,應透過補鈣緩解。但是大量補鈣後,血鈣濃度驟增,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動脈中沉積物的形成和血管硬化。美國每年有20萬例致命性心臟病發作,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心… 詳全文 >
-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秘書長周子傑指出,臨床定義,只要血壓、血糖、血脂、腰圍等有3項指標異常,就是代謝症候群,不僅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癌症等慢性疾病,若長期不好好控制,則容易增… 詳全文 >
-
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醫師指出,其實糖尿病引發心血管併發症問題相當常見,過去使用的控糖藥物,並無法降低其風險或死亡率。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平均比一般人少活12年,因此如何減…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