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10為世界自殺防治日,根據衛福部2024年十大死因報告顯示,自殺(蓄意自我傷害)再度進入我國十大死因,其中在15–24歲與25–44歲兩組年齡層中,更高居第二名,呈現年輕化趨勢。恩主… 詳全文 >
台灣已經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尤其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趨勢下,三明治族群正面臨「養兒育女」到「照顧長輩」的重任。根據最新一項《三明治族群大調查》顯示,三明治族群3大壓力來源仍以「子女教養」、… 詳全文 >
推廣閱讀、分享知識不落人後,就從醫院出發!馬偕紀念醫院今日前獲合和集團創辦人李丞軒博士捐贈約3,500本書籍及展示設備,此次捐贈的書籍類型多元,涵蓋繪本、人物傳記及各式專業書籍,這也是歷年來… 詳全文 >
「明明睡滿8小時,醒來還是累得像沒睡。」這句話,道盡了現代人面對失眠的無奈心聲。章晉瑋中醫師指出,失眠並非單純的「睡不著」,而是身體發出的失衡警訊。雖然西醫有睡眠門診與藥物治療,但越來越多患… 詳全文 >
孩子上課「愛說話」、「愛搗蛋」,經常被貼上「壞小孩」標籤。事實上,這可能是誤解!「注意力缺乏過動症」是常見的神經發展性疾病,患者常在幼年期即出現專注力不足、過動與衝動行為,俗稱「過動兒」。衛… 詳全文 >
今日是全台中小學開學日,由於暑假期間許多學生因假期習慣晚睡、長時間使用3C,或參與各類活動,作息與專注力均可能受影響。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副院長張自強呼籲,學生務必… 詳全文 >
暑假即將結束,下周一要開學了,不少孩子因「分班」而面臨新的挑戰,如同學換了、老師不同了、座位環境也變動了。這些改變可能讓孩子感到不安,甚至出現緊張、失眠、哭泣或拒學的情形。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 詳全文 >
維生素D除了與骨頭健康有關,還參與腦中多巴胺、血清素的合成,對調節情緒與思緒運作至關重要。精神醫學科尤冠棠醫師表示,當身體缺乏維生素D,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會被打亂,使人更容易出現情緒低落… 詳全文 >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明知道自己「想太多」,卻怎麼也無法停止腦中的擔憂與負面情緒?其實,想法正是影響情緒的最大根源,但「轉念」為什麼這麼困難?關鍵就在於,我們太相信自己的想法了。衛生福利… 詳全文 >
思覺失調症不是中邪,而是「大腦生病了」。該病因大腦神經傳導異常,常見幻聽、妄想、情緒暴躁等症狀,若未及早治療或中斷用藥,反覆發作將造成大腦損傷。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周煌智院長指出,第二代長效針劑…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