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障礙、判斷力下降,不是健忘!恐是「年輕型失智症」找上門
隨著社會高齡化,台灣失智症人口也不斷攀升,其中以退化型的阿兹海默症居多;而低於65歲發病的年輕型失智症比例也不容小覷。羅東博愛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劉競雄醫師指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除記憶障礙外,常伴隨語言表達困難、行為改變、 詳全文 >
隨著社會高齡化,台灣失智症人口也不斷攀升,其中以退化型的阿兹海默症居多;而低於65歲發病的年輕型失智症比例也不容小覷。羅東博愛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劉競雄醫師指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除記憶障礙外,常伴隨語言表達困難、行為改變、 詳全文 >
「視茫茫、髮蒼蒼」,常被用來形容步入老年後的窘態,根據臨床統計,全球老年人視力衰退的三大主因包括白內障、青光眼,以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中以老年性白內障的增加最多且最快,是造成全球可預防性失… 詳全文 >
在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10人就有1人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且年齡每遞增10歲,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將增加為2倍。若不加以重視、防範,不僅會造成視力模糊扭曲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嚴重甚至可能… 詳全文 >
「心房顫動是所有中風原因中的最危險單一因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翁國昌指出,心臟如不規則跳動,血液易在心房內留滯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剝落,跟著血液流到腦部及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腦… 詳全文 >
牙齒與齒槽骨以「牙周韌帶」這個結締組織相連。牙周韌帶上有受器作為感測器,傳遞牙齒的感覺並透過三叉神經與腦部相連。所以用原生齒咀嚼,可以讓各種資訊透過三叉神經傳遞並刺激大腦,再從大腦回傳指令。 詳全文 >
女性自35歲開始,骨質開始流失,易導致骨質疏鬆症,出現身高縮水、駝背和腰痠背痛的症狀,長期也會增加骨折和導致死亡的風險。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表示,補充鈣質可預防骨鬆,但選購營養補充劑… 詳全文 >
許多「宅媽咪」,缺乏運動和社交活動,平日又缺乏量血壓的習慣,不知不覺高血壓已悄悄找上身。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鍾表示,多數高血壓患者可經生活習慣調整和藥物治療而穩定控制,但少部分患者可能變… 詳全文 >
日本有句話是「糊塗活到老,不如爽快一死」。聽起來有點荒唐,但這句話是希望人們在神智清醒、活動自如的情況下迎接死亡並走得乾脆。 詳全文 >
台灣每100人中,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如果有一天,忘記自己,該怎麼辦?日本醫學博士安田和人根據全球頂尖團隊研究發現,30歲開始改變飲食,就能降低失智風險。如果你有以下5個狀況,最好馬上改變… 詳全文 >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指出,乳癌在中醫被歸屬於「乳岩」的範疇,目前治療多以外科手術切除,及化療或放射療法為主,而中醫療法則多為輔助角色。中醫師強調,臨床治療是以扶正、祛邪… 詳全文 >
吃粗糧對現在很喜歡養生的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那麼,粗糧要怎麼吃是最健康的呢?另外有些老年朋友反映,吃完粗糧之後肚子總是會不舒服。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