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让血糖上升的“低胰岛素减肥法”曾经风靡一时。其实,血糖急遽上升也是变胖的原因之一。血糖上升的越快,体内的糖类无法转变成能量,就会逐渐变成脂肪。只要将饮料换成茶类就能降低血糖了。 详全文 >
-
紫米的蛋白质与胺基酸含量为白米的1.5倍,膳食纤维量是白米的8倍。 2.紫米的外壳,比一般糯米多了花青素,是优质抗氧化剂的来源,因此具有延缓老化的功效 详全文 >
-
冬天是心肌梗塞好发季节,营养师赵函颖建议,每日尽量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以及多吃帮助胆固醇与钠排除的蔬果,来防止血管硬化与高血压。良食究好市集餐厅的负责人—吴妈妈推荐一道增纤维不增油脂的「蒜炒… 详全文 >
-
近年来,糖尿病死亡率一直高居国人10大死因前5位,医师表示,对于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而言,体重增加是多数患者一大迷思。所幸目前临床上已可透过肠道贺尔蒙 GLP-1 注射取代胰岛素,不但可… 详全文 >
-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有182万人濒临糖尿病,每5个家庭就有1个家庭最爱吃到饱,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理事长游能俊医师提醒,民众应定期测量血糖值,并注意饮食健康管理,才能避免… 详全文 >
-
你是无肉不欢的女性同胞吗?肉吃多了,就算定量补充蔬果,小心可能还是会有健康风险!根据法国一项针对6万多名女性饮食习惯所做的研究发现,不只是含糖饮料,或是糖分相关的食物,都会增加第二型糖尿病机… 详全文 >
-
1名年仅18岁的青年就医时竟意外发现自己罹患糖尿病,同时还诊查出心血管并发症,台中慈济医院新陈代谢科主任黄怡璎表示,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层有愈来愈低的倾向,家族有糖尿病史的民众务必从小就要及早筛… 详全文 >
-
台湾牙科健康照护协会筹备会主任委员赖弘明表示,牙周病不仅仅是口腔的疾病,它还是全身系统性的疾病!但你知道肥胖跟牙周病有关吗?根据研究指出,肥胖与牙周病息息相关,且会增加7%牙周病发生的危险性… 详全文 >
-
当我们吃下高GI值的食物时,血糖上升的速度较快,且胰岛素会大量增加,就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积。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很多病患因为不够重视,才致使糖尿病足、失明等悲剧发生,其实,只要学着… 详全文 >
-
台中荣民总医院小儿感染科陈伯彦主任表示,肺炎链球菌感染好发于5岁以下幼儿、60岁以上成人,小孩则容易并发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菌血症、脑膜炎与肺炎等重症,50岁以上成人若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详全文 >
-
「行动不便、担心受伤」,是常见老年人不愿运动的藉口,长期会影响新陈代谢,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过中国文化大学运动与健康促进学系助理教授戴旭志融合中国传统武学和气功学,编创建议课程「汉方有氧… 详全文 >
-
每年的11月14日为联合国世界糖尿病日,全球目前有超过3.7亿的糖尿病患,至于台湾每年新增10万糖尿病人,预估5年内,全台糖尿病人将突破200万,即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病友应该破除迷… 详全文 >
-
糖尿病是健康的「沉默杀手」,调查发现,国内有高达160万民众,因糖尿病而就诊;粗估另有40万人,已是糖尿病高危险群而不自知。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理事长、新陈代谢科游能俊医师指出,控制血糖是… 详全文 >
-
电视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被称为「神医」的人,他们都因为神乎其技的医术而备受尊敬。地方上的名医藉由触摸腹部、观察血液,发现盲肠破裂;经验老道的内科医生会听患者讲话,从中获得资讯,再从家人的情况、整… 详全文 >
-
据国民健康署统计,国内有6成5糖尿病患血糖未能妥善控制,恐面临节肢命运。呼吁糖尿病患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足部检查,并且每天「顾足」,再把抽菸习惯戒除,最重要的是仔细监控血糖、血压、血脂,避免病情… 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