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是在室外高溫環境活動過久,或在陽光底下曝曬太久會引起中暑,更常見中暑的狀況還發生在頻繁進出冷氣房時,由於室內外溫差過大,可能因體溫調節失常引發。中暑症狀包括頭昏腦脹、噁心、想吐、四肢無力… 詳全文 >
-
坐骨神經痛有年輕化的趨勢,且長期久坐、姿勢不良、缺乏運動習慣的上班族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嚴重時不僅坐著腿部麻痛,就連走路也舉步難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除了針灸和… 詳全文 >
-
刮痧能在短時間內就紓解各種不適症狀,除了緩解中暑症狀,即便是難纏的水腫、局部肥胖,也能透過刮拭經脈穴位,在3至5 分鐘後獲得明顯改善。在新出版的《驚人的神效刮痧板》一書中提醒,其實用對刮痧板… 詳全文 >
-
夏季中暑,許多人就地取材,拿著硬幣和涼感藥膏就朝著肩頸部刮痧,且一定要用力刮到「出痧」才罷休。不過,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鄭宜哲醫師提醒,刮痧不一定要出現大片紅紫痧斑,過度會造成皮膚發炎感染,且… 詳全文 >
-
夏日艷陽高照,流汗排毒話題受到熱烈討論,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傳統中醫博大精深,對於流汗「排毒」或是「解毒」與西醫有不同的解讀,基本上,凡發汗、利尿、以及排宿便都屬中醫「解毒」範疇,建議平日要多… 詳全文 >
-
日頭赤炎炎,室內外溫差大,小心熱感冒找上身!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吳佩青醫師提醒,預防熱感冒,進出冷氣房時,最好能加件薄外套,並採用「慢慢穿、慢慢脫」原則,同時多補充水分,而多喝薄荷消暑茶,或是… 詳全文 >
-
刮痧術在清代已盛行於民間,有些醫師也用於臨床,當時就有邵新甫完成《臨證指南醫案》一書,其中即明確指出:「痧者,疹之通稱,有頭粒如粟。」也就是說,刮痧之後,出現在皮膚表面、如粟的紅點疹點,就稱… 詳全文 >
-
砭術乃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扁鵲首創,其基本手法有溫、涼、感、熱、扭、划、刮、扣擊、顫振、彈撥、平推、揉顫、一指禪顫、抹、摩、拍、點、鏟、滾、耳、冰等二十八種。 詳全文 >
-
隨著研究發展與臨床經驗愈來愈豐富,砭石治療的範圍也愈來愈廣,所用的器材也愈來愈多;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最主要的還是針、灸、藥、刮痧、按摩(按蹻與導引)等幾大類,其中以「刮痧」的內容最豐富。 詳全文 >
-
明明熬夜加班很疲憊,午夜12點才爬上床睡覺,卻老是在凌晨3、4點醒來,且難以再入眠,只能翻來覆去地等待天亮,再頂著「熊貓眼」上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表示,刮肺經、大腸經… 詳全文 >
-
利用硬幣蘸生薑水在頸椎旁刮痧,生效速度連感冒藥都望塵莫及。畢竟是拿金屬物刮皮膚,所以老伯一開始覺得有點痛,我告訴他要忍著,見他實在受不了,再加點薑汁潤滑。等我把頸部刮完後,他立刻覺得頭痛減輕… 詳全文 >
-
日常生活中,身體難免會有小病小痛,例如常見的風寒感冒、打嗝、胸悶、便祕等。本章匯集許多生活中好用的老偏方,讓您輕鬆解決這些惱人小毛病。1.生薑水-刮擦皮膚,風寒感冒快快好。症狀:風寒感冒。老… 詳全文 >
-
中醫師張文馨指出,想要排出暑氣,可以靠陶瓷湯匙或者薄荷棒,沿著風池穴往肩井穴的方向(由後髮際往肩膀方向)進行刮痧散熱。刮痧去暑的原理是透過血管擴張、微血管破裂,使皮膚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 詳全文 >
-
炎熱夏季,小心中暑!中醫師吳明珠指出,俗稱「中痧」的中暑,近日在門診中常可碰見,臨床症狀有體溫急速升高、頭暈、頭重、頭痛,倦怠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嚴重時,會有胸悶呼吸不暢、噁心欲吐、呼吸急促及… 詳全文 >
-
溽暑逼人,許多民眾因夏季頻繁進出冷氣房,飲食不潔或常吃冰涼食物,脾胃功能失調,引發腹瀉、腸胃不適和感冒症狀。黃慧娟中醫師表示,除了嚴重的細菌性感染之外,大部分腸胃不適症狀都可以透過刮痧緩解。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