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就是气血瘀滞的表现
刮痧术在清代已盛行于民间,有些医生也用于临床,当时就有邵新甫完成《临证指南医案》一书,其中即明确指出:“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也就是说,刮痧之后,出现在皮肤表面、如粟的红点疹点,就称为“痧”,或“痧胀”、“痧气”;但不是病症,而是一种毒性反应。
简单说,“痧”是一种瘀结,“瘀”就是阻塞,也就是经络气血阻塞不通,这些废物或杂质经过刮痧后浮现于体表,如小米状,这些红色的小点会连成一片,成红色或紫红色的片状,就称为痧。换句话说,痧就是无法消化的食物、营养素,或无法排除的代谢废物如淋巴液、细胞外液、组织间液等累积在一起,经由刮痧而显现于体表。
因为人体是由数以万计的微小细胞所组成,细胞与细胞之间透过血管、神经、经络相互连结,当气血运行不顺畅时,就会凝滞、瘀塞而形成“痧症”。此即“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就中医理论而言,人体这个小宇宙必须与外在的大宇宙保持协调才行,只要出现不协调就可能气血瘀滞而致病。人体内固然会因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外在环境中,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还会因饥饱劳逸不平衡而致病。一般而言,人体最容易在夏秋之际,因风、湿、热三气交搏而引发“痧症”,例如中暑会出现暑痧等。此将于“辨症”章中再详细说明。

肩頸刮痧消暑氣 瞄準穴位散熱升級
刮刮「熱」!中暑刮痧3大NG
擺脫嬰兒肥!中醫刮痧瘦臉4步驟
研究:逆轉糖尿病仍會「傷心」!周建安醫師:留意糖尿病前期5大警訊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不是過敏!蕁麻疹治療接軌國際,4家醫院成UCARE卓越中心
聰明測血糖,人生不慌糖!醫籲:連續血糖監測器掌握數據,控糖更有效率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