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9日宣布,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至今已四度延長三級警戒至7月26日,還好7月27日降至二級,但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已經開始讓許多人有不同… 詳全文 >
自5/18進入三級警戒以來,全台學生都停課在家。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表示,兒盟於今年6/2至6/18調查七年級到高三兒少發現,有八成四以上兒少會感覺無聊,其中四成二總是覺得無聊;一半以上兒少… 詳全文 >
人類大腦非常厲害,會自動選擇喜好的事物來關注,過濾掉多餘資訊,當你的大腦啟動這個提醒器時,你的身體就會因腎上腺大量分泌,感到一股快感。透過不斷提醒自己重視的東西,並以書面寫下想完成的目標,你… 詳全文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Covid-19疫情造成的「大規模創傷」比第二次世界大戰還要嚴重。專家要來教你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的方法。這種創傷,就是一些醫學專業人士所說的後疫情壓力症候群,一種由Covi… 詳全文 >
疫情衝擊下,小孩的生活圈侷限在家中,對象只剩下父母,臺大醫院兒童發展評估及療育中心治療組長姜富美職能治療師表示,在家中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居家運動以及鼓勵小朋友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也可以訓練小朋友… 詳全文 >
雖然多數人每天都很認真生活,卻免不了在重複的日程中陷入「日常昏迷」的狀態。也許身強體壯、活動自如,但這不表示你真正地活著。混亂、分心、干擾、延宕、壓力、愈來愈快的生活步調與愈來愈多的要求,擠… 詳全文 >
這一個月以來,讓大家最有感的事,就是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台開始實行防疫三級警戒。社區感染的爆發,讓台灣人民開始體會他國過去一年的生活—禁止所有的社交行為,包括出外用餐和聚會狂歡,健身房… 詳全文 >
微行動很重要,因為微行動讓我們向前行,且微行動有加乘效果,如果你採取了一項微行動,例如回電話以協助完成一項專案,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似乎微不足道,但隨著時間流轉,一連串有心推動的微行動將會彙整成… 詳全文 >
確診者即使在醫院隔離病房,也不孤單!彰基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收治百多位COVID-19確診病患,除了有身心科醫師接受照會,病房護理站甚至透過廣播,讓情緒沮喪病人作運動、唱詩… 詳全文 >
益生菌(probiotics)、益菌生(prebiotics)與發酵食品都有助於維持腸道的多樣性。「益生菌」適量補充對宿主有益健康的微生物,但必須有足夠的活菌抵達腸道才有功效。絕多數的益生菌…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