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肥胖聯盟預估,到2030年全球將有10億肥胖症患者,等於每5位女性、每7位男性就有1位患有肥胖症。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醫師表示,肥胖將導致許多疾病,從焦慮憂鬱、睡眠呼吸中止、心血管… 詳全文 >
-
根據調查,台灣40歲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有勃起功能障礙困擾,尤其是肥胖、三高患者更是高危險族群!雙和醫院泌尿科吳佳璋醫師提醒,別讓「40歲只剩一張嘴」早發生,就算出現這樣的窘況也別擔心,可… 詳全文 >
-
攝入過多「添加糖」食物(如:奶茶、零食、甜點)對母親與胎兒都有影響。懷孕期間媽媽的血糖過高可能會透過胎盤影響到胎兒,增加巨嬰症、肩難產、新生兒低血糖、黃疸等的風險,更會導致媽媽產程的困難。此… 詳全文 >
-
有的人習慣早上用牛奶泡一碗穀片當早餐,認為這是非常營養又能減重的飲食方式,如果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會發現有些穀片含糖量並不低,尤其是內含物過度添加果乾、堅果,仍然熱量不容忽視。整形外科李秉勳… 詳全文 >
-
壓力大會害人肥胖嗎?過多的壓力容易減緩新陳代謝,而過高的壓力荷爾蒙(可體松)會不斷告訴大腦儲存脂肪以備不時之需,所以食量變大,嗜吃高熱量食物,使人不知不覺吃更多,肥油越多。林俐岑營養師分享6… 詳全文 >
-
肥胖成因主要和年齡、遺傳、生活習慣以及脂肪組織等特徵有關,除了內分泌代謝異常或其他疾病導致的肥胖外,肥胖的元凶就是熱量攝取過多造成脂肪堆積,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以中醫減… 詳全文 >
-
有的女性認為在生理期來時狂吃甜食,怎麼吃都不會胖;對於糖上癮的人來說,看見體重增加時,才想到應該戒除糖癮。趙函穎營養師表示,過量的精緻糖,會讓身體皮膚老化、肥胖,在糖癮戒斷的過程,不妨採取這… 詳全文 >
-
糖尿病是國病!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50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並且每年以16萬名的速度持續增加。每年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彰基醫學中心於今日舉辦「111年世界糖尿病日」健康促進… 詳全文 >
-
減重真的只是少吃多動這麼簡單嗎?每天進食的熱量,要高於基礎代謝率,還是低於基礎代謝率,才會減重呢?計算「熱量赤字」真的很重要嗎?你知道挑錯食物,會影響荷爾蒙平衡,也會造成肥胖嗎?台北醫學大學… 詳全文 >
-
疲勞倦怠、體重增加肥胖、渴望甜食麵包,竟然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惹的禍!為什麼會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呢?專長新陳代謝科周建安醫師表示,若長期處於高壓,或藥物使用不當,身體就會產生保護機制,讓代… 詳全文 >
-
這陣子有幾位女性藝人罹患乳癌,讓此議題再次被重視,每天平均有35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乳癌對於女性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如何遠離乳癌的威脅?尤其是飲食有什麼要訣?林俐岑營養師表示,影響乳癌發生… 詳全文 >
-
臺灣飲料店林立,每天一杯飲料儼然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然而大部分飲料含有過多精製糖,長期過量攝取,不僅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脂肪肝、齲齒等疾病,也會進而增加多種癌症風險。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 詳全文 >
-
「更年期」由於荷爾蒙逐漸減少,生理機能也受到影響、健康逐漸衰退。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更年期伴隨的不適症狀會消失,但要當心的是老化及缺乏雌激素的保護,會帶來以下幾種潛藏危機,如:… 詳全文 >
-
這其實是一種還沒有生病、但是相對高風險的狀況!由五個指標來判斷只要這些條件符合三個,就符合代謝症候群的定義。即使沒有立即的疾病風險,後續成為糖尿病、血壓或是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會因為你有代謝… 詳全文 >
-
新冠疫情居家期間因為缺乏運動,加上飲食沒有控制,很容易肥胖。中醫認為新冠「肥胖」多屬「濕熱疫毒」入侵,必需透過「清熱利濕」排出體內廢物,恢復輕盈的體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