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代謝和運作。如果不吃早餐,身體就會感到缺乏能量,進而導致血糖下降。這樣一來,午餐時就容易出現血糖飆高的現象,進而增加患上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
在一個世紀以前,就有科學家發現人如果忽略一餐沒吃,那麼下一餐的飯後血糖就會莫名地飆高,這種現象後來被稱為「次餐現象(Second meal phenomenon)」。最初是在健康人的身上觀察到這樣的情形,而之後也經過許多的重現確認,那麼問題來了,第二型糖尿病患是否也會出現次餐現象呢?
2009年在Diabetes Care期刊上有篇研究就是在調查第二型糖尿病與次餐現象之間的關係。研究找來8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且肥胖的人進行試驗,其年齡在 56.1 ± 2.8 年,BMI 36.0 ± 2.5、HbA1c 6.7 ± 2(糖化血紅素,可以用來看長期的血糖控制情況)、糖尿病罹患時間8.1 ± 0.5年。研究設計了三天不同的組合來進行:
1.Day A:吃早餐&午餐。
2.Day B:不吃早餐,但吃午餐。
3.Day C:不吃早餐,在吃午餐前1小時靜脈注射精胺酸。
早餐:麥片 50 公克、牛奶 100 公克、兩片土司 56 公克、果醬 20 公克、乳瑪琳 20 公克、柳橙汁 200 毫升。(此餐的營養成分:646 大卡、碳水化合物 106 公克、脂質 18 公克、蛋白質 15 公克)。
午餐:起司三明治、柳橙汁 200 毫升、優格 170 公克與果凍 150 公克。(營養成分:熱量 858 大卡、碳水化合物 103 公克、脂質 30 公克、蛋白質 44 公克。)。
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們,也就是第二型糖尿病且肥胖的人也會出現次餐現象,有吃早餐的話就能讓午餐後的血糖減少 95%,而在健康人身上的結果是 73%,這意味著次餐現象可能對第二型糖尿病患的影響要比正常人要來得大。此外,如果有吃過早餐,那麼午餐後血中游離脂肪酸的濃度也會較少;不吃早餐的話,游離脂肪酸則會跟著血糖一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