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新氣象!食藥署今(6)日公布,自110年1月1日起,我國食品標示規定有新措施要上路。尤其在市售飲品上,規範未來手搖飲皆需明確標示熱量、含糖量;至於果蔬汁上,含量未達10%者不可標示為果汁… 詳全文 >
-
沒時間一口一口慢慢吃水果,只好大口喝果汁取代?你也有上述習慣嗎?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許多人都誤會果汁是健康飲料,甚至以為果汁可以取代新鮮水果的攝取;但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果汁… 詳全文 >
-
後疫情時代,又正是炎炎夏日,實在熱到受不了,一般人為了避免中暑,於是想盡辦法來消暑。而冰冰涼涼的手搖飲,是許多人的最愛。營養師表示,如果經常飲用含糖飲料,而不是喝純淨的水來補水,後果... 詳全文 >
-
夏天的腳步逐漸逼近,連日高溫已讓許多飲料店開始大排長龍。但有研究指出,喝含糖飲料會增加早死風險?市售手搖飲有哪些不能說的秘密?怎麼喝比較健康呢?一起往下看吧! 詳全文 >
-
小朋友把含糖飲料當點心,一口接著一口喝,或抓了一把零食就往嘴裡塞,家長可要當心了,這些NG習慣可能都會影響小朋友的成長。 詳全文 >
-
日前剛好受邀參加了親子天下的調查發佈會,在發佈會上也看到了偏食兒、零食兒狀況十分嚴重,數據顯示有57%的小孩有偏食習慣,且有47%的小孩每週會吃2次零食。其中大多都是高油、高鹽與高糖的食物,… 詳全文 >
-
為什麼不要喝含糖飲料?首先先解釋「醣」與「糖」的不同?簡單來說,分子結構大小與複雜程度的不同!「糖」是「醣」的一種,醣=碳水化合物=多糖! 詳全文 >
-
Donna陳怡錞營養師指出,中秋節是華人地區重要的傳統節日,賞月、提燈籠、吃月餅、烤肉…等都是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且大多人都會帶個「伴手禮」返鄉與家人團聚,開心團聚的同時,也增加了不少熱量… 詳全文 >
-
在部分地區,含糖飲料在販賣時需要在包裝上加註警告標示,提醒民眾喝下含糖飲料可能造成肥胖、糖尿病及蛀牙等問題。然而這樣的標示有其效用嗎?為了嘗試找出答案,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 詳全文 >
-
研究發現,假期是最容易讓減重破功的時期。據統計,國人在年假後,近4成民眾,平均增重1至1.5公斤,主要與攝取過多零食及含糖飲料有關。營養師蘇妍臣提醒,飲食監控及相互提醒,是對抗「節慶發胖症候… 詳全文 >
-
冬天愛嗑鍋喝火鍋湯,小心「第四高」高尿酸報到,腸胃科醫師納祖德提醒,吃鍋選用蔬菜高湯、先吃菜再吃肉與海鮮等5要訣,有助遠離痛風、防血壓飆升。 詳全文 >
-
《Fertility and Sterility》日前刊登美國哈佛大學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表示,接受體外人工受精的女性,若每日飲用一杯或以上的含糖飲料,可能促使體外人工受精最終的成功率下降。 詳全文 >
-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問題,一直是國人關心焦點。根據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減重專家蕭敦仁醫師指出,調查發現,2016年台灣在全球200個國家中,5至19歲男童及青少年名列第38胖,女童及青少… 詳全文 >
-
滋味香醇的牛奶可以讓孩子頭好壯壯,然而最近坊間流傳「全脂乳品易讓膽固醇上升」的說法,讓許多家長不知所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血膽固醇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且牛奶所含的豐富鈣… 詳全文 >
-
「秋老虎」發威,天氣依然炎熱,常見小朋友人手1杯飲料,或吃很多甜的冰品消暑。但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遺傳代謝科主任蘇本華醫師提醒,飲料、冰品中含糖量高,不但吃多會發胖,更可能會導致生長…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