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新气象!食药署今(6)日公布,自110年1月1日起,我国食品标示规定有新措施要上路。尤其在市售饮品上,规范未来手摇饮皆需明确标示热量、含糖量;至于果蔬汁上,含量未达10%者不可标示为果汁… 详全文 >
-
没时间一口一口慢慢吃水果,只好大口喝果汁取代?你也有上述习惯吗?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主任许惠玉提醒,许多人都误会果汁是健康饮料,甚至以为果汁可以取代新鲜水果的摄取;但根据国外研究发现,果汁… 详全文 >
-
后疫情时代,又正是炎炎夏日,实在热到受不了,一般人为了避免中暑,于是想尽办法来消暑。而冰冰凉凉的手摇饮,是许多人的最爱。营养师表示,如果经常饮用含糖饮料,而不是喝纯净的水来补水,后果... 详全文 >
-
夏天的脚步逐渐逼近,连日高温已让许多饮料店开始大排长龙。但有研究指出,喝含糖饮料会增加早死风险?市售手摇饮有哪些不能说的秘密?怎么喝比较健康呢?一起往下看吧! 详全文 >
-
小朋友把含糖饮料当点心,一口接着一口喝,或抓了一把零食就往嘴里塞,家长可要当心了,这些NG习惯可能都会影响小朋友的成长。 详全文 >
-
日前刚好受邀参加了亲子天下的调查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也看到了偏食儿、零食儿状况十分严重,数据显示有57%的小孩有偏食习惯,且有47%的小孩每周会吃2次零食。其中大多都是高油、高盐与高糖的食物,… 详全文 >
-
为什么不要喝含糖饮料?首先先解释「醣」与「糖」的不同?简单来说,分子结构大小与复杂程度的不同!「糖」是「醣」的一种,醣=碳水化合物=多糖! 详全文 >
-
Donna陈怡錞营养师指出,中秋节是华人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赏月、提灯笼、吃月饼、烤肉…等都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且大多人都会带个「伴手礼」返乡与家人团聚,开心团聚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热量… 详全文 >
-
在部分地区,含糖饮料在贩卖时需要在包装上加注警告标示,提醒民众喝下含糖饮料可能造成肥胖、糖尿病及蛀牙等问题。然而这样的标示有其效用吗?为了尝试找出答案,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 详全文 >
-
研究发现,假期是最容易让减重破功的时期。据统计,国人在年假后,近4成民众,平均增重1至1.5公斤,主要与摄取过多零食及含糖饮料有关。营养师苏妍臣提醒,饮食监控及相互提醒,是对抗「节庆发胖症候… 详全文 >
-
冬天爱嗑锅喝火锅汤,小心「第四高」高尿酸报到,肠胃科医师纳祖德提醒,吃锅选用蔬菜高汤、先吃菜再吃肉与海鲜等5要诀,有助远离痛风、防血压飙升。 详全文 >
-
《Fertility and Sterility》日前刊登美国哈佛大学的最新发表,研究团队表示,接受体外人工受精的女性,若每日饮用一杯或以上的含糖饮料,可能促使体外人工受精最终的成功率下降。 详全文 >
-
儿童与青少年肥胖问题,一直是国人关心焦点。根据中华民国肥胖研究学会理事长、减重专家萧敦仁医师指出,调查发现,2016年台湾在全球200个国家中,5至19岁男童及青少年名列第38胖,女童及青少… 详全文 >
-
滋味香醇的牛奶可以让孩子头好壮壮,然而最近坊间流传「全脂乳品易让胆固醇上升」的说法,让许多家长不知所措!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主任许惠玉表示,血胆固醇并非单一食物就能影响,且牛奶所含的丰富钙… 详全文 >
-
「秋老虎」发威,天气依然炎热,常见小朋友人手1杯饮料,或吃很多甜的冰品消暑。但是,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小儿遗传代谢科主任苏本华医师提醒,饮料、冰品中含糖量高,不但吃多会发胖,更可能会导致生长… 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