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懷孕期和生產後,至少一成五的產婦屬於發生這些精神情緒障礙的高危險群,發作的症狀九成屬於憂鬱症,僅一成是精神分裂病或躁症等較嚴重的精神病症,而有三分之一的人症狀在產後持續存在,雖經治療,… 詳全文 >
尤其在我國,家人對懷孕、生產,及產後期孕婦之身心狀態往往是呵護備至,唯恐有失。而產前、產後之憂鬱症則是整個懷孕生產期最大的夢魘,其精神障礙足以使處在這段期間的婦女,非但沒有新生命即將誕生的喜… 詳全文 >
「生兒育女」是造物者賦予女性的神聖使命,縱使在這高唱「女男平等」的時代裏,仍是女性的天職,男性無以取代之。因而懷孕和生產一直被認為是婦女在成長過程中相當重要的階段。在此階段,就其生理與心理之… 詳全文 >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女性一生中至少得到一次重度憂鬱症的機率是25%,男性是15%。而美國去年就有約1千多萬成年人服用抗憂鬱藥物。除了憂鬱,失眠問題也很嚴重,因此有人加重服用安眠藥。如果抗憂鬱… 詳全文 >
加拿大研究員近日在知名《Pediatrics》期刊上發表論文,表示童年時代的體罰記憶,會增加日後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即便像是推肩膀、揪耳朵這類隨手動作,都有可能留下陰影。 詳全文 >
兒福聯盟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竟然超過半數的學童有經營臉書、部落格等社群網站,平均每位學童一周使用社群網站達10.2小時,其中臉書帳號雖有申請的年齡限制,然而學童卻用假年齡、甚至… 詳全文 >
醫師提醒,避免孩子在網路上受傷害,基本要件就是父母跟孩子建立親子互動,才能知道孩子看了什麼?做了什麼?更好的方式則是多安排休閒活動,讓孩子有其他玩樂的選擇、建立與人直接互動的機會。 詳全文 >
喘口氣!讓愛走下去!日前發生兩起家庭照顧悲劇,可見其存在巨大壓力。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研究顯示,家庭照顧者多半是在突發情況與被動要求下開始扮演這個角色,照顧初期缺乏自我照顧與心理準備,連自… 詳全文 >
大學指考檢驗高中生們三年努力的結果,為了避免考生患得患失,無法忍受龐大的壓力敗下陣來,體適能葉怡君教練示範考生舒壓伸展操,讓考生紓解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疲勞與緊張。 詳全文 >
正當大學指考考生陷入天人交戰之際,精神科醫師呼籲,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使身體自律神經系統不穩定,會造成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而容易出現肌肉緊繃,甚至近一、兩個月有不少考生發生顳頜關節疼痛而來求…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