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被別人稱為「怪人」、視為社會「不定時炸彈」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感到最困擾的還不止於此,就連自己的家人也常把他們當作依賴人口,甚至認為他們讓家族蒙羞。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暨林口長庚醫院精神… 詳全文 >
如果家中高齡長者的記憶力越來越差、老是忘東忘西,是真的「失智」或「假性失智」?若能仔細分辨,其實某些非退化疾病因素造成認知功能的衰退現象,在經過治療之後,是可以恢復的。 詳全文 >
請大家想像一個情境。家裡是一般的透天厝,在四樓有一個小房間,平時就堆一些雜物,沒特別整理。孩子有一天突然發現了家裡有這個一個地方,然後想要跑上去。你不想讓他上去,可是他堅持要上去。此時,會繼… 詳全文 >
工作有時候就是會遇到靈感的瓶頸,這時有甚麼方法可以協助改善嗎?奧地利卡爾.弗朗岑斯格拉茨大學(University of Graz)的研究團隊指出酒精飲料可能有機會增進創造力,並刺激生產力的… 詳全文 >
常常有頭暈眼花、呼吸困難、精神崩潰的感覺,卻一直找不出原因?當心可能是「恐慌症」!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精神科醫師劉怡君表示,很多研究指出,生活壓力過大也會影響恐慌症的發生;雖然任何年紀皆有可能… 詳全文 >
《The Lancet Psychiatry》日前刊登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回顧性研究(review article),研究團隊表示,以K他命(ketamine)作為憂鬱症狀的長期治療,其安全… 詳全文 >
我們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並不只是傾聽而已。傾聽時,幾乎在所有狀況下,一個人的思考判斷也會隨著傾聽一起產生作用。有沒有「容身之處」的感覺,或許表示自己的思考判斷正在運作,產生「我可以待在這裡嗎… 詳全文 >
下周國中小學就要陸續開學了,在漫長2個月的暑假過後要重回學校上課,學生族群難免有些不適應,這幾天一定要好好收心,包括身體和心理的暑假心都要收回來,調整好作息。 詳全文 >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目前為止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無法被預防,然而若能自兒童時期開始,逐步避免9項生活習慣導致的風險,可能有機會延遲、甚至避免全世界約三分之一失智… 詳全文 >
由於情緒無法量化,過去所使用的焦慮量表、憂慮量表都是在關注不好的地方,無助於改善情緒與轉化想法。 那要如何有效的協助人們擺脫憂鬱呢?根據我多年前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習的心得,加上臨床經驗,我…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