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支豆浆/豆奶的蛋白质含量<2%,连调制豆奶都不是,品名却为“豆浆”,见表2。
●“豆浆/豆奶”与“调制豆浆/豆奶”两者的豆奶含量及定义不同,本次调查中有30支产品依目前CNS标准属调制豆奶,但其中23支无明确标示为“调制豆奶”,虽有标示口味,但其浓度不容易从口味判断,让消费者无从辨识。
●有4支包装产品营养标示缺漏“糖”标示,违反《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见表3。
●本次市调18间早餐店/传统豆浆店共45件产品,其中有7件产品无营养标示或营养标示缺漏“糖”标示,建议可比照食药署公告《连锁饮料便利商店及快餐业之现场调制饮料标示规定》,至少标示全糖之添加量及该糖量所含热量。
调查结果:市售大豆饮品有蛋白质、糖分含量标示不佳2问题
综合上述结果不难发现,市售大豆饮品普遍有下列2大问题,易造成消费者无所适从。
【问题1/“豆浆/豆奶”与“调制豆浆/豆奶”两者的豆奶含量及定义不同】
豆浆的闽南语叫“豆奶”,因此许多人常误认豆奶是豆浆加牛奶,但其实豆浆并无乳成分,豆奶就是豆浆,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之饮品。而根据台湾标准(CNS)又分为“豆浆/豆奶”与“调制豆浆/豆奶”两者的豆奶含量及定义不同。
但本次调查中,发现有30支产品依目前CNS标准属调制豆奶,可其中23支却无相关标示,易导致消费者难以从中判断、选择。由于目前法规并无强制规定市售包装豆奶应标示是否为调制豆奶,董氏呼吁主管机关应规范厂商于包装上依产品浓度进行更明确之分类标示,以维护消费者知的权益。
另外,民众经常会认为豆浆可以取代牛奶,虽然两者均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但营养价值仍不大相同;牛奶包括钙质、维生素B2等营养素,而豆浆则是含有丰富卵磷脂、大豆异黄酮等,应以自身需求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