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丙烯醯胺含量高的食品需留意 但不必过度恐慌
过去曾有台湾媒体热烈报导黑糖中丙烯醯胺含量较高的议题,部分偏颇内容引起轩然大波,造成台湾人的恐慌与相关产业莫大的损失。作为理性的消费者,对于高丙烯醯胺含量的食品类别固然需提高警觉,但若不是当作主食类,或非经常吃的食品,由于摄取量并不高,就无需担心。看待“食品安全问题”,诚如ILSI Taiwan专栏2016年10月号中提到的,除了需取得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浓度或毒性)之外,还需知道该食品的摄取量(剂量),两者相乘后才是丙烯醯胺的摄入总量(膳食暴露量),两者缺一不可。
虽然食品类别与变化繁多,只要我们把握前段所叙述的三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辨识高含量丙烯醯胺产品的最佳线索。此外,关于台湾部分高丙烯醯胺含量的食品,近年来降低其丙烯醯胺含量的努力已收到效果,将为消费者带来新的选择,实是消费者的一大福音!(未完待续,关于台湾人丙烯醯胺膳食暴露情形以及降低丙烯醯胺膳食暴露对策,将于下期分晓!)
【ILSI Taiwan 专栏作家】
叶安义 特聘教授
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硕士,中兴大学食品科学系学士。现任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社团法人台湾国际生命科学会监事。研究专长为奈米食品材料、淀粉科技与食品流变学、食品工程与安全、保健食品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