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病病友也能打籃球!罕見疾病基金會今(20)日舉辦一場專屬於罕病病友的籃球賽,現場共有近80名病友和家屬前來同歡,還有多位名人到場支持。籃球界的「3分球美少女」傅姿伶教練與她的先生義大犀牛二… 詳全文 >
-
北市萬芳醫院淋巴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許文憲指出,先天性靜脈畸形合併肢體末端肥大症(KTS),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加上後天反覆感染的病症,多發生在單側肢體。KTS有典型的3個症狀包括:軟組織肥大增生、… 詳全文 >
-
「小時候,我真的一度相信我不是父母親生的。」馬凡氏症病友SEVEN(張瓊玉)談起自己從小以來,一路對抗馬凡氏症候群的點點滴滴,雖然如今她已成功走出生命的絕望谷底,但回首那一段深埋的童年記憶,… 詳全文 >
-
馬偕紀念醫院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表示,黏多醣症是罕見的先天代謝性遺傳疾病,患者出生時並無異樣,因基因缺陷,體內細胞缺乏能將黏多醣聚合物分解的酵素,在成長過程中,黏多醣漸漸堆積在細胞、結締組… 詳全文 >
-
27歲的罕見疾病患者(俗稱「泡泡龍」)劉佩菁,出生時即患有「先天性表皮鬆懈性水皰症」,包含眼睛、口腔、食道、內臟等器官的黏膜和皮膚都有開放性傷口,病情嚴重時,每天的換藥時間長達8個小時,甚至… 詳全文 >
-
台中榮總罕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醫師表示,紫質症是一群酵素代謝異常的遺傳性罕見疾病總稱,讓身體無法合成正常的血基質,其中若缺乏某幾種酵素,會引起患者急性發作而稱為急性紫質症。在發病時, 詳全文 >
-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內科主治醫師陳沛隆表示,結節硬化症是一種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患者在許多組織都可能有細胞不正常生長的可能,在全身各處器官產生結節。目前推估在台灣可能有超過2000名患者, 詳全文 >
-
「要不要幫火柴人穿上衣服啊?」親切的一句話,竟讓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罕病病童「宗翰」,擺脫害羞怕生的個性,從意興闌珊到認真繪製火柴人的服裝和旅遊感想,透過畫筆的無限想像,克服疾病的侷限和磨… 詳全文 >
-
洗腎,一般人視為畏途,但才剛開始學會走路的「Q寶」,卻因為罹患罕見的「丙酸血症」,必須接受肝臟移植手術,且術前還需洗腎淨化血液,移除體內的有毒代謝物質,穩定代謝狀況,才能提升手術成功率,救回… 詳全文 >
-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醫師表示,黏多醣是構成人體重要器官的主要成分之一,每個人都有,但黏多醣寶寶會因基因缺陷,缺少特定可分解黏多醣的酵素,造成黏多醣慢慢堆積在細胞、結締組織和器官中… 詳全文 >
-
1名40歲的王小姐,去年5月健檢,X光片發現肺部異常,衛生所起初認定是肺結核,王小姐吃了6個月的藥,症狀仍未見改善,轉往醫院檢查,竟被醫師診斷為肺癌,在接受化療與腦部放射線治療前夕,決定前往… 詳全文 >
-
許多男性搭上健身房練六塊肌,但是有人卻天生即看起來像肌肉男,原來是遺傳性罕見疾病在搞怪。成大神經科醫師林宙晴指出,台南市1名高科技業主管,30多年來飽受天冷臉變僵硬的困擾,日前全家到醫院求助… 詳全文 >
-
一個家庭,如果有2個人接連因罕見疾病「粒線體缺陷症」倒下,終日臥病在床,需別人全天候照顧,身為一家支柱的爸爸該怎麼辦?多數爸爸可能都有「落跑」的念頭,但對「超級園丁」陳國安來說,照顧家人就像… 詳全文 >
-
彩虹的顏色中,你(妳)最喜歡哪一種?對罹患神經纖維瘤、左半臉異常腫大、左眼幾乎失明的13歲林敬洋來說,最喜愛的藍色象徵「輕鬆」和「自由」,可以不用理會旁人異樣的眼光,像「鯨魚國王」一般自在地… 詳全文 >
-
罹患罕見疾病「粒線體代謝異常」疾病的13歲于昕蕎,從3歲爬出第一步後,走路經常因顛簸而跌倒,但即使摔斷牙,她依舊咧嘴大笑,每個週末參加罕病合唱團的活動,藉由「訓練」改善發音、肌肉協調性和語言…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