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群體的動物,不論在家庭、職場、朋友圈還是情場,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支持和陪伴才能維持身心健康的平衡,而美國多所大學的研究結果也應證了這樣的論點,發現寂寞的確會引發免疫失調或心臟方面等疾病,… 詳全文 > 
- 
                          生死一瞬間!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有一個小男孩日前在看電視時,突然心臟病發,心跳停止39分鐘,頓時休克,經緊急送醫後,醫生幫他施打腎上腺素加上電擊,才讓小男孩恢復心跳。但醫師表示,目… 詳全文 > 
- 
                          瑞士研究團隊一項長期且大規模的研究指出,服用鈣片會導致血液中礦物質濃度增加,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是一般人的2倍。 詳全文 > 
- 
                          母親節將來臨,國民健康局提醒50歲以上的更年期媽媽,心臟病的危險因子明顯增加,包括三高發生率高於同年齡男性、過半出現腹部肥胖,且罹患心臟病患的女性,運動與體重控制率做得並不好,家人要避免媽媽… 詳全文 > 
- 
                          為增進心臟病病童與家屬的疾病適應及了解更多醫療訊息,林口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兒童心臟內科鍾宏濤醫師主講『先天性心臟病治療現況』以及詹涓儀社工主講『心臟病童相關社會福利資源介紹』,歡迎病友… 詳全文 > 
- 
                          評估使用藥物塗層支架之「五不三要」:五不—服藥順從性不佳者,則必須要慎重的考慮不要使用藥物塗層支架。對於阿斯匹靈或保栓通會過敏的病友及服用有不良反應者,則必須要慎重的考慮不要使用藥物塗層支架… 詳全文 > 
- 
                          多樣化的診斷治療方式:1. 壓力型導線:直接測量冠狀動脈內因阻塞而造成壓力降低,在一定的條件之下,若相較於主動脈壓力比值小於0.75則顯示其阻塞十分有意義。可以指引及監測介入性治療適當與否。… 詳全文 > 
- 
                          我真的需要開刀嗎?一名年過70歲的王先生,近些日子以來胸悶的症狀越來越明顯,走路快一些就會不舒服,爬樓梯更是受不了,日常活動越來越困難,「我真的要開刀嗎?」 這個問題困擾他許久,他一直無法說… 詳全文 > 
- 
                          心臟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患者常常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而導致心血管慢性疾病上身,到中晚年時再一併發病,讓人措手不及。不過好消息是,瑞典學者近期研發出一種預防血管堵塞的疫苗,將可有效降低防心… 詳全文 > 
- 
                          在台北市約有1200位消防人員24小時隨時待命,支援各項救災任務;由於消防員因人員編制關係,往往需值班一天休息一天,工作緊張以及長期壓力,容易造成胃潰瘍、肝硬化,與心血管疾病出現。醫師強調,… 詳全文 > 
- 
                          擁有一口健康跟亮白的牙齒是每個人的夢想,它除了會影響我們的消化系統外,也會對外貌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近來有相關研究發現,如果能年年重視洗牙,就能遠離中風與心臟病發的危險。 詳全文 >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宇表示,每年體檢可能因為有心雜音轉介至心臟內科而會發現一些瓣膜性心臟病,病患不一定有明顯症狀,二尖瓣型主動脈瓣疾病,是其中一種不算少見,先天性主動… 詳全文 > 
- 
                          罹患冠心病的患者,難道只有「開心」一途?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殷偉賢主任表示,現在心導管技術可謂是「可鑽隧道、抓漏,還能逆向操作」,使得許多以往非得開刀不可的複雜心血管疾病也能藉由心導管手術完… 詳全文 > 
- 
                          常見許多長者每天都固定服用多種藥物,不過過多的藥物,可能會形成多重用藥,反而導致藥害,不得不慎!一名陳姓老翁因為慢性疾病長期在多個醫院的多科門診拿藥,這一次因為頭暈及多次在家中跌倒,前往醫院… 詳全文 > 
- 
                          近來天氣寒冷,於是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明顯增多,其中有兩名患者都是80歲的病患,發生心肌梗塞,所幸及時送醫,經使用較新的「心臟不停跳」手術,挽回寶貴生命。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吳清文主任表示,天氣有…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