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顫動是造成腦中風的隱形殺手,雖不致構成立即的生命危險,,但可能造成日後失智的風險,卻不容小覷。醫師提醒,為減少因為心房顫動所造成的中風,以及「血管性智能障礙」風險,應注意「二避一要」。成… 詳全文 >
-
腳麻是中風「血路不通」前兆?當心!恐是糖尿病引起神經病變釀禍!1名50歲的黃女士近來常感覺雙腳發麻,且伴隨有刺痛感,導致夜晚難以入眠,嚴重時甚至連洗澡水的冷熱都感覺不出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 詳全文 >
-
三高疾病是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根據103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女性心臟病死亡率、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在停經年齡55歲後,會以每5歲近乎1倍的速度上升。國民健康署建議更年期… 詳全文 >
-
臺東醫院院長祝年豐表示,對於山區、離島及偏遠地區的居民來說,享用一套完善的醫療資源,就像是擁有「奢侈品」般,得來不易!由於交通不便、就醫不易,加上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以及醫師人力不足等因素… 詳全文 >
-
《Lancet》刊登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每週工作超過55小時發生中風的風險,比每週工作35至40小時的人高出33%。有休息會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多一週年休假可以透過提高國內旅遊,給我們一個機會花… 詳全文 >
-
亞東醫院院長林芳郁指出,中風是造成國人死亡的主因之一,不僅新增人數逐年攀升,且近年中風患者還有年輕化趨勢,特別是,秋冬季節是中風的好發季節,發生出血性中風病例數較多,一旦平時血壓控制不好, 詳全文 >
-
73歲的陳先生本該享受兒孫圍繞、承歡膝下安享晚年,但卻長期飽受吞嚥困難所苦,170公分的身材,卻僅有55公斤,每當面對太太為全家人準備的滿桌菜餚,往往只有搖頭興嘆的份。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洪國… 詳全文 >
-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人的一生中有1/6的中風機率,亦即每6個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會發生腦中風。若能掌握常見的中風5大危險徵兆,緊急就醫檢查治療,不僅能避免中風殘障人生,甚至可以救命。 詳全文 >
-
根據2015年7月10日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指出,有12萬名英國心房纖維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簡稱AF)的病患,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是錯誤的選擇!英國國家… 詳全文 >
-
老年人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較容易骨質疏鬆,應透過補鈣緩解。但是大量補鈣後,血鈣濃度驟增,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動脈中沉積物的形成和血管硬化。美國每年有20萬例致命性心臟病發作,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心… 詳全文 >
-
全台約有超過20萬人患有「心房顫動」,由於國人較少透過傳統藥物治療,患者每年因此發生缺血性中風的機率高達4%,超過歐美先進國家。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症狀,往往比較嚴重,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詳全文 >
-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施純全副教授指出,根據「針灸可預防中風復發與死亡」本土大型研究發現,針灸可有效降低中風的復發率,避免死亡風險,同時也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復發風險,且對女性及… 詳全文 >
-
油炸和烘焙食品經常使用「不完全氫化油」,因此容易含有反式脂肪,對健康相當不利。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宣布,最快將於2018年底,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不完全氫化油。國外最新研究發現,攝取較多反式脂肪,罹… 詳全文 >
-
新光醫院內科部主任徐國基醫師指出,台灣有將近170萬到180萬的糖尿病患者,年齡在40歲,有7到8年病史的患者,有5到6成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不僅每5名第2型糖尿病患,就有1人死於心血… 詳全文 >
-
近期發表在《心臟》雜誌上的研究表示,每天吃100克的巧克力與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降低有關。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少吃巧克力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