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生不老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近年來科學家們努力研究的成果,讓延長壽命似乎不再那麼遙不可及。根據《Cell Reports》刊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最新研究,鋰(lithium)可能就是生命延長… 詳全文 >
-
吃水果就能養生!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每天都吃100公克的新鮮水果,大約是1顆蘋果或橘子,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達3成左右。水果富含膳食纖維、植化素、果膠等成分,每天養成吃新鮮水果的習慣,對… 詳全文 >
-
中風後出院,回到家卻不知道如何做復健?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主任吳菁宜表示,患者可尋求治療師的協助,將醫院治療方案轉化為生活情境,以增加復健活動的便利性。針對中風後復健,臨床常用「侷限誘發治療… 詳全文 >
-
這項meta分析的作者旨在確定:沒有冠狀動脈疾病(CAD)的患者發生急性缺血性中風(AIS)後,出現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結果顯示,平均有52%的AIS患者出現了無症狀的CAD,發生AIS後一… 詳全文 >
-
向「菸」說不!吸菸也是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吸菸者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兩倍。如果你身旁有吸菸習慣的朋友,建議他們趕快戒菸,因為吸菸不僅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肺癌、中風… 詳全文 >
-
眼皮跳動並不是災害或錢財運的預兆,其實是人體健康的警訊!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中,有網友提問:「眼皮一直跳是血液循環不好嗎?」有那些因素會使眼皮出現不自主跳動呢?讓眼科醫師蔡世豪為… 詳全文 >
-
收縮壓在140~149mmHg之間的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高於收縮壓低於140mmHg的患者。在沒有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中,收縮壓大於140mmHg與中風風險高相關,尤其是拉美裔和非西班牙… 詳全文 >
-
你喜歡喝茶嗎?喝茶的好處不勝枚舉,而且不必喝多就很健康!美國和日本研究都發現,每天只要喝1杯茶,就能幫助降低心臟病的風險,也能減少中風、早死,甚至呼吸道疾病的機會。先前就有研究指出,茶當中富… 詳全文 >
-
「缺血性中風」是較常見的中風種類,約佔中風比例的70 %,容易發生在「高血脂」及「動脈硬化」的人。當血管壁上卡了太多油垢 (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逐漸會造成血管狹窄、動脈… 詳全文 >
-
有偏頭痛困擾的人口超出想像!依WHO的統計,偏頭痛名列導致失能的疾病榜單上的第20位,估計美國約有18%的女性、6%的男性承受著偏頭痛所帶來的痛苦。用平均12%來計算,台灣至少也有約250萬… 詳全文 >
-
台灣已經進入寒流低溫肆虐高峰期,開業中醫師吳明珠提醒,年長者要多注意保暖,以遠離中風風險,尤其洗澡時,應儘量避免少洗頭,洗澡前可以先喝一杯丹參茶飲,讓身保持溫暖,不僅可養心,更能降低猝死風險… 詳全文 >
-
超級寒流即將來襲,中央氣象局預測,本周末中部以北地區將出現10度以下低溫,包括陽明山在內的市郊高山不排除有下雪的機會。國民健康署提醒,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呼籲民眾做好禦寒保暖,… 詳全文 >
-
做頸部伸展運動時,注意不要做頸部繞圓,此動作已被歸入危險動作,容易造成脊椎動脈磨損、變硬,嚴重甚至破裂出血造成中風,應盡量做靜態的伸展。 詳全文 >
-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中風人口增多,坊間傳聞在患者手指末端扎針放血,有助舒緩中風症狀,使其恢復意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憲青指出,臨床常見家屬相信這類民間偏方,因放血而延誤就醫,錯失… 詳全文 >
-
真的是因禍得福!一般人中風後,行動力會下降,但是對因糖尿病足截肢且臥床4年的廖老先生而言,中風卻開啟了他認真做復健的契機,經過一系列訓練課程,目前已能靠著助行器走20公尺,讓家人開心不已。衛…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