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或青少年肥胖问题不可忽视,恐增加三高风险!14岁陈姓男国三生,身高168公分,体重已达到124.5kg,家长觉得太胖,带至童综合医院儿童肥胖防治门诊看诊,经小儿肠胃科胡书玮医师诊察后发现… 详全文 >
-
除夕团圆围炉的日子,忙碌了一年,决定先大吃大喝犒赏自己吗?要小心千万别把过多热量一起吃下肚,结果迎来肥胖发福年,尤其是有三高的人要特别注意,应该把握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盐、高纤)的饮食原… 详全文 >
-
冷气团再报到,对于有狭心症、心律不整、脑中风病史的族群,要特别小心。国泰医疗财团法人国泰综合医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医师黄晨佑表示,三高患者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尤其冬季天血压容易忽高忽… 详全文 >
-
这几天天气骤降,马上变得冷飕飕的 脑中风多年来皆是名列全国10大死因之一。特别是寒流来袭,血压容易受气温影响而变得不稳定。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飙升,进而增加脑梗塞与出血的出现,出现健康警讯… 详全文 >
-
根据调查,台湾40岁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有勃起功能障碍困扰,尤其是肥胖、三高患者更是高危险族群!双和医院泌尿科吴佳璋医师提醒,别让「40岁只剩一张嘴」早发生,就算出现这样的窘况也别担心,可… 详全文 >
-
岁末尾牙聚餐一摊接一摊,加上天冷大进补,除了需要担心体重上升之外,本身有三高的人更要小心,以免愈吃愈大洞!如何才能吃的健康无负担?麻豆新楼医院家庭医学科庄立奇主任提醒,要先了解不健康饮食的地… 详全文 >
-
我们经常听到的三高慢性病,分别是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其中造成高血压慢性病发生的危险警讯就是吃的喝的都要重口味。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尤伟铭营养师提醒,远离高血压饮… 详全文 >
-
值秋冬季节转换,日夜温差逐渐开始变大,也是心血管疾病好发时期。安南医院心脏内科黄成伟医师提醒大家,如家中长辈及家人有三高等慢性病,秋冬时更要多加注意其血压及其他身体症状,当自身或家人一旦发现… 详全文 >
-
国人最常见的三种慢性疾病包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统称为「三高」 。「三高」是一种慢性病,如无次发因素影响或患者年龄较小,一但罹病通常为不可逆状态。由于慢性病的特性,严格的控制三高可以有… 详全文 >
-
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65岁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亚东医院一般神经科主任黄彦翔医师表示,失智症类型可分为: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可逆性失智症仅5~10%,不可逆性包括退化性失智症、血管… 详全文 >
-
近年来运动风潮盛行,但是运动项目百百种,到底应该做什么运动,才有助强化心肺功能?联安预防医学机构联安诊所心脏血管内科主任施奕仲医师表示,一般人知道有氧运动有益心肺功能,其实,有氧运动对于维持… 详全文 >
-
夏天气温屡创新高,容易让人心浮气躁、火气大,小心「三高」患者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塞。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周边血管科主任张育晟表示,当气温高低起伏过大,本身如果经常菸不离手,或是三高患者,更是心肌梗… 详全文 >
-
肺癌连续15年高居国人十大癌症死因症之首,每年有近万人死于肺癌;台湾癌症基金会执行长赖基铭医师说,台湾肺癌发生人数20年来大幅跃升约3倍,且在十大癌症中有三高特性:「晚期发现比例最高」、「死… 详全文 >
-
慢性病除了「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还有「一低」低骨密。骨质密度过低,表示有骨质疏松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骨质疏松是仅次于心脏病的全球第二大慢性病。成大医院骨科部病房主任、关节中… 详全文 >
-
依据国民健康署109年成人预防保健服务资料显示,40岁以上接受成人健康检查服务的民众,超过3成7检查出有代谢症候群,约71万人面临三高等慢性病的发生危机,更显现出代谢症候群早期管理的重要性。… 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