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團圓圍爐的日子,忙碌了一年,決定先大吃大喝犒賞自己嗎?要小心千萬別把過多熱量一起吃下肚,結果迎來肥胖發福年,尤其是有三高的人要特別注意,應該把握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飲食原… 詳全文 >
-
冷氣團再報到,對於有狹心症、心律不整、腦中風病史的族群,要特別小心。國泰醫療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三高患者也不可以掉以輕心,尤其冬季天血壓容易忽高忽… 詳全文 >
-
這幾天天氣驟降,馬上變得冷颼颼的 腦中風多年來皆是名列全國10大死因之一。特別是寒流來襲,血壓容易受氣溫影響而變得不穩定。血管收縮,會導致血壓飆升,進而增加腦梗塞與出血的出現,出現健康警訊… 詳全文 >
-
根據調查,台灣40歲以上男性每2人就有1人有勃起功能障礙困擾,尤其是肥胖、三高患者更是高危險族群!雙和醫院泌尿科吳佳璋醫師提醒,別讓「40歲只剩一張嘴」早發生,就算出現這樣的窘況也別擔心,可… 詳全文 >
-
歲末尾牙聚餐一攤接一攤,加上天冷大進補,除了需要擔心體重上升之外,本身有三高的人更要小心,以免愈吃愈大洞!如何才能吃的健康無負擔?麻豆新樓醫院家庭醫學科莊立奇主任提醒,要先了解不健康飲食的地… 詳全文 >
-
我們經常聽到的三高慢性病,分別是高血糖導致的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其中造成高血壓慢性病發生的危險警訊就是吃的喝的都要重口味。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尤偉銘營養師提醒,遠離高血壓飲… 詳全文 >
-
值秋冬季節轉換,日夜溫差逐漸開始變大,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黃成偉醫師提醒大家,如家中長輩及家人有三高等慢性病,秋冬時更要多加注意其血壓及其他身體症狀,當自身或家人一旦發現… 詳全文 >
-
國人最常見的三種慢性疾病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統稱為「三高」 。「三高」是一種慢性病,如無次發因素影響或患者年齡較小,一但罹病通常為不可逆狀態。由於慢性病的特性,嚴格的控制三高可以有… 詳全文 >
-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黃彥翔醫師表示,失智症類型可分為:可逆性與不可逆性,可逆性失智症僅5~10%,不可逆性包括退化性失智症、血管… 詳全文 >
-
近年來運動風潮盛行,但是運動項目百百種,到底應該做什麼運動,才有助強化心肺功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一般人知道有氧運動有益心肺功能,其實,有氧運動對於維持… 詳全文 >
-
夏天氣溫屢創新高,容易讓人心浮氣躁、火氣大,小心「三高」患者容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表示,當氣溫高低起伏過大,本身如果經常菸不離手,或是三高患者,更是心肌梗… 詳全文 >
-
肺癌連續15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症之首,每年有近萬人死於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說,台灣肺癌發生人數20年來大幅躍升約3倍,且在十大癌症中有三高特性:「晚期發現比例最高」、「死… 詳全文 >
-
慢性病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還有「一低」低骨密。骨質密度過低,表示有骨質疏鬆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骨質疏鬆是僅次於心臟病的全球第二大慢性病。成大醫院骨科部病房主任、關節中… 詳全文 >
-
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成人健康檢查服務的民眾,超過3成7檢查出有代謝症候群,約71萬人面臨三高等慢性病的發生危機,更顯現出代謝症候群早期管理的重要性。… 詳全文 >
-
110年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出爐,值得關注的焦點:人口老化、癌症死亡創新高及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明顯增加。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三高本身會帶來的健康傷害,也會同…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