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血糖數據減重成新趨勢!8週連續血糖監測,打造個人化體重管理
根據國民健康署2020年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3%;在25至39歲的年輕族群中,長期外食、久坐與壓力型生活方式,導致體脂肪偏高與代謝風險逐漸浮現。全台已有近1/4成年人患有代謝症候群。新陳代謝科邱勝博醫師表示, 詳全文 >
根據國民健康署2020年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3%;在25至39歲的年輕族群中,長期外食、久坐與壓力型生活方式,導致體脂肪偏高與代謝風險逐漸浮現。全台已有近1/4成年人患有代謝症候群。新陳代謝科邱勝博醫師表示, 詳全文 >
早餐的蛋類料理選擇多,但有許多上班族起床太晚,趕著進辦公室打卡,經過便利超商,直接把2、3顆茶葉蛋當所有的早餐來吃。這樣把茶葉蛋當早餐的習慣,有什麼健康隱憂?對於熱量錙銖必較的減重族來說,改… 詳全文 >
為了消除這些東西,大多數的女性都認為只要慢跑、踩踏步機、踏飛輪或水中飛輪—總之,做有氧運動。一段時間之後,如果運動的時間夠多,體重當然會開始下降,身材尺寸也會小一點;但總不是她們最希望瘦下來… 詳全文 >
青春期的孩子正值發育,食量可能增加,但在補充適當營養之餘,也應當心體重是否增加太快,甚至達到肥胖的程度;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青春期身體質量指數過度增加,和成年後較高的心臟疾病死亡風… 詳全文 >
誰說女星懷孕生子,就是演藝事業的終點?以產後迅速回到螢光幕前的好萊塢女星米蘭達可兒來說,母親角色不僅無損她的巨星光環,反而散發出更為知性的獨特韻味。引起外界好奇她究竟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恢復過往… 詳全文 >
上班待在辦公室內,長時間久坐翹腳、打電腦手不停,結果臀部愈坐愈大、手腳肌肉愈來愈無力,身體像是快「生鏽」了。瑞典養生專家建議5個伸展動作,調整久滯不動的四肢,像是做「魔術飛毯」,或是做「拉緊… 詳全文 >
規律的運動、飲食及藥物是治療糖尿病的三大基石,其中運動除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及改善心理、社會狀態之外,對健康的人來說,更是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組成也會隨之改變。即使體重沒有… 詳全文 >
接近年底,應酬多,工作壓力大,再加上天氣冷颼颼,多吃少動,要不肥胖也很難。中醫師羅明宇指出,造成肥胖原因很多,除了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外,中醫認為「陰陽調和」是減重消瘦關鍵,利用減重三處方… 詳全文 >
近來掀起一股抹茶風潮,許多人到賣場想買抹茶湯圓,赫然發現大缺貨,連手搖飲料店的抹茶飲品也供不應求,有網友買不到,於是自己動手做抹茶湯圓。但是,讓人好奇食用湯圓時,熱量與營養應該如何注意,才不… 詳全文 >
在減肥的最初幾週,體重迅速下降是正常的,因為吃得少了,身體得不到所需要的,自然開始釋放原本儲存的肝醣。但是接下來呢?相信大部份經歷過減肥的人都遇過,怎麼吃很少還是瘦不下來?這時要問問自己,已… 詳全文 >
減肥能否成功,跟「脾臟」有很大的關係,許多人排便不順、吃飽就脹氣,都是「脾氣受損」所致。透過飲用「養脾湯」,即有助於瘦身。陳峙嘉中醫師表示,「脾為後天之本,主管身體的消化、代謝功能」,平時可…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