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变大脑负面预期惯性
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物时,专注处理当中,我们的情绪不容易产生,但是如果大脑已先行一步,预设可能会……?数种可能性蜂拥而出,预想的又不是好事时,大脑连结的坏事,情绪随之报到,接下来就会忽略眼下的事物,转而被负面情绪牵引着而焦虑起来。眼前错过,未来焦虑,恍神失序地将一天搞得慌乱的情况常见。
故事一的主角回到家里,注意力集中在父母的互动上,任何风吹草动就联想负面的可能,例如会不会离婚,自己会不会变成孤儿等等。另一位故事的主角纵使成绩已经不错,一遇到考试,负面联想发挥想象力,考不上好的大学怎么办?同学怎么笑他,父母怎样没面子,毫无理性的负面创意。焦虑个案很需要将胡思乱想的听觉—意念大脑回路改变,习惯性思考模式,无法接受理性劝说,很难改变,只能另辟新路,让大脑不会浪费时间在预测及衍生性的乱想中。
另一条重要回路是习惯性紧绷的回路,任何事遇上了,来不及思考怎么做,先有“紧绷”的情绪,会很急、很烦,接下来就难理性客观地做对方法解决问题,因此重复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多练习触觉—情绪这条回路可以放松紧绷的大脑,也会看到焦虑个案的动作慢下来,不会毫无头绪,而有章法地处理身边事务。
四、加强自信、动力能量
如果要溯源焦虑患者的不安,推论他过去历史、童年经验到成年历练,也许都可能有迹可循,但更重要的是过去的种种演变造就现在的他,不安感的根源来自他对环境及自己缺乏信心!
自信从何处来呢?是否要靠别人给予肯定或赞美呢?也许短时间有点用处,但似乎不持久、不牢靠。每个人一生中多多少少会有被称赞、被肯定或满意自己的正面经验,纵然事过境迁,已灰飞烟灭,透过潜意识引导出正向资源,以NLP的手法,可以放大这样的正面经验,透过冥想强化那美好能量,然后提取出来,重复练习成为我们的永久能量。有了“自信”,就不会非理性地负面预测,不容易担心,做事理所当然地轻松自在。
另外,由于过于谨慎小心,观前顾后,焦虑的人通常也没什么热情做事,但愈不做事或参与有趣的活动,想得多、做得少,大脑就有更多的时间“胡作非为”,焦虑地想更多,压力更大。因此加强“动力”,有效率地行动,也是让焦虑者可以活得更自在的重要能量。
本文出自世茂出版《NLP心脑回路重塑,摆脱情绪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