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食品保存期限的意义?
我曾经在报导上看到日本研发出20年不会变质的防灾食品,以现在食品加工技术来说,制造20年不会发霉的食品并不困难,难的是除了不发霉之外,还要兼具美味。请试着思考一下,20年不会发霉的防灾食品是否代表产品标示上的保存期限就该写20年?我们该如何看待食品的保存期限呢?
灰姑娘的故事相信读者们都耳熟能详,“…灰姑娘飞快地奔出皇宫大门时,十二点的钟声刚好响完。剎那间,所有的东西都恢复原样…”,如果食品标示上写的保存期限是7月1日,是不是代表一旦到了7月2日的0时1分,食品剎那间就会对食用者造成严重后果呢?绝对不是如此。又如同梅干菜、酒这类的食品都是越陈越香,它们的保存期限又该是多久呢?
保存期限的概念非常复杂,对食品业者而言,决定保存期限的指标包含两种:微生物产生的腐败及成分变化带来的感官质量劣变。大多数生鲜产品的保存期限到期是因微生物生长而造成产品腐败,但有些产品如罐头、冷冻食品,所谓的过期并非因为微生物生长,而是产品的风味变差。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针对超过保存期限的罐头果汁进行感官测试,发现真正产生风味变化的产品的百分率并不高,但对食品企业而言无法接受这样的不良率,因此在订定保存期限时会采取较保守的作法,也往往出现有些食品即使到达保存期限仍然还可食用的现象。然而这已非单纯的科学议题,如何在减少食物浪费的情况下,同时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使食物资源能更有效地被运用?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与重视的议题。(本文完)
【ILSI Taiwan 专栏作家】
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朱中亮 资深研究员
德国Hohenheim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现任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专长为食品加工与制程,目前研究技术领域为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冷藏食品保存期限预测及温度管理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