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做疏离式隔离
强烈的生气情绪除了让人难受,也容易导致失控的状况,因此,有些爸妈在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快要失控,或者担心孩子继续发脾气下去,可能会出现失控的攻击行为时,会采用要孩子去某个角落或某个房间,坐在特定的椅子上或罚站…等“隔离”的方法,让孩子暂停一下。
以小凯为例,如果爸爸妈妈在小凯发脾气时,要小凯到冷静角落专用的椅子上坐一段时间,这期间小凯不能做想做的事情如:玩玩具、看绘本、看电视…等,希望小凯因为这个后果,学到以后不要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这就是“隔离”的方法。
“隔离”是处理行为困扰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把孩子“隔离”在无法接触到大人的环境,或者把孩子关在密闭、黑暗的空间如:厕所、后阳台…等,则是比较不恰当的作法。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在心里产生不必要的恐惧,也会让孩子对照顾者或环境产生不安的连结,造成以后“不敢一个人独处、害怕待在密闭空间里”等其他心理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除了空间上的疏离,有些父母会以情感上的疏离来威胁孩子,要他控制生气的情绪,常见的反应如:“再生气我就不理你了、再生气我就不爱你了”,或是当孩子生气时,采取不理会、不回应的冷漠态度,这些方式都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情感上的不安,并因此更容易乱发脾气喔!
心理师小叮咛
暴风雨来临时,难免会造成很多困扰和损失,但带来的雨水却又是生存必要的养分;生气也是如此,同时具备了破坏的力量和生存的功能。常常发脾气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温柔的对待,让孩子在情绪风暴来临时感受到“一直都在”的爱,让他有勇气面对灾情、有能力弥补损害,孩子就会知道:心灵永远有回归平静的可能!
本文出自尖端出版《读懂孩子的情绪话:小孩不暴走、家长不失控的好EQ养成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