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9/1/30 下午 06:08:38

我家有座活火山!孩子爱发脾气?这样教会小孩调节情绪

(關鍵字: 親子溝通 , 情緒 , 教育 , 生氣 , 鬧脾氣

也有孩子天生对一般人眼中的“小事”比较敏感,这样的孩子心思细腻,当别人都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经如坐针毡,总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就算父母发现他有情绪而主动关心询问,孩子也可能讲不清楚、说不上来,越来越挫折,接着就会发起脾气来。

另外,还有一些反应比较强的孩子,不论事情大小,都会用呼天抢地的方式来宣告他的心情。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如果孩子习惯以强烈的方式来表达生气、愤怒,不但没办法疏解情绪,反而会越来越激动,甚至出现失控的行为。虽然强烈的反应有助于让父母注意到他的状态,但孩子强烈的情绪也容易引发父母不舒服,甚至觉得有压力,并因此变得激动,而造成火上加油的互动,很难帮助孩子缓和情绪。同时,孩子又会从父母的反应中,学到以激动的行为来响应别人的强烈情绪,造成恶性循环,更让人觉得他脾气暴躁。

当然,生活上不断遭受挫折或压力过大的孩子,情绪也会变得容易引爆。许多生活小事,如:学习、写作业、和朋友交往…等,对孩子来说都是压力,如果过程困难、屡遭挫败,又刚好碰到较大的压力事件,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和朋友冲突、家中有变故…等,压力持续累积,孩子来不及疏解调节,他的情绪火山就可能会爆发。

除了本身的特质之外,当孩子情绪来了,父母或其他大人的响应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用什么方式表现内心的感受。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表现要求严格,却比较少关注孩子的情绪,孩子内在就容易出现强烈的挫折感,而被忽略、没人理解引导乃至于说不出口的情绪感受,都会转化成更强烈的挫折,并累积为更强烈的愤怒。比如孩子紧张、难过、委屈时,如果没有被适当的接纳、引导,或是父母当下没有察觉,反而求好心切地指责、教导、要求……也会导致孩子把爸妈的指正,解读为挫折或阻碍而开始生气。

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情况,就是在和孩子互动时过度地逗弄孩子。开玩笑的逗弄可以让亲子之间增加一些趣味性,原本是亲子关系中很好的调剂,但如果太刻意地让孩子得不到他要的东西,或者让孩子面对不喜欢的刺激,如:当孩子正专注地玩游戏时故意捣乱让他分心,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举动在他预料之外,而有点惊讶或者感到趣味好玩,但当逗弄的频率太高,或者逗弄过头而超出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时,这些逗弄反而会变成挫折,让孩子觉得无法控制局面或事情而生起气来,久而久之,孩子对于外在刺激的不确定与没把握,就会造成情绪不安、起伏不定。

如何帮助孩子调节暴躁易怒的情绪?

面对像小凯这样的情况,父母多半会先试着和孩子沟通,又因为不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所以常会以“询问”的方式,来帮孩子找到源头、解决问题。殊不知,对于还处在生气状态的孩子来说,一直被问问题,自己又摸不清楚、讲不明白,情绪往往会更加强烈,也更容易激发爸妈的怒气、引爆亲子间的冲突,最后以相互吼叫或责罚收场。面对孩子发脾气,爸妈可以试着掌握以下原则,帮助孩子调节生气情绪、掌握表达方式。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