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家长可以这样做!
1.要淡定回应
发脾气的孩子通常最容易引发父母不愉快的感受,就算本来没有生气,心里还是非常不舒服,所以会想要好好地“教导”孩子,也因此在管教时难免会以“大声”、“严厉”…等高强度的口语或非口语信息,展现在孩子面前。
面对父母的强烈反应,有些孩子可能因为惧怕而暂时就范,但原本情绪反应就比较负向、强烈,又总是坚持很久、不易转移的孩子,通常情绪反应会变得更大,也更无法达到父母原本的管教目的。因此,在“教导”孩子之前先帮助孩子缓和情绪,是面对爱发脾气的小孩最重要的第一步。
爸爸妈妈可以用较轻的语句和语气,以及较温和的态度来响应孩子,以小凯为例,爸妈可以这么说:“你今天好想吃饼干喔”、“晚餐不能吃饼干,你一定很失望、很难过…”、“爸爸知道你真的很想吃饼干喔”,透过温和坚定的语气和态度,让小凯的情绪被温柔地照顾到,接着才能进入平静的状态,也才能从中学到爸爸妈妈要教他的道理。
2.要引导放松
从演化的角度来看,“生气”的生存目的是要移除阻碍我们的目标的人事物,而移除这些阻碍常需要我们身体的参与。因此,当我们处在生气情绪时,身体会不自觉地发生一些变化,包括血压上升、体温上升、肌肉紧绷…等,以准备好迎接挑战,当孩子生气时,也一样会有上述这些身体反应,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激动的状态。此时,如果能**觉察到身体的激动状态,并自主地做些放松身体的事情,就能让生气的情绪随着身体的放松而变得比较缓和平静。
不过,孩子的自觉与自处能力不是天生就会,而是需要家长教导,并从一次次的练习中才能逐渐培养起来的。当孩子的身体因为生气而处在紧绷状态时,爸爸妈妈可以试着轻抚孩子的背部,顺着脊椎两侧轻拍慢抚;也可以轻轻按摩孩子的双臂,让孩子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除此之外,对各种负向情绪都适用的腹式呼吸,也是放松身体很有效的方法。
3.要先处理心情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处在某种情绪状态时,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接受跟当下情绪感受不一致的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来说,这时候父母说的道理、苦口婆心的劝诫,和他的生气情绪是不一致的,所以孩子有也就很难听得进去。
相信爸爸妈妈可能早就发现,当孩子生气时,你讲的道理基本上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孩子不只有听没有到,还会想尽办法为自己的生气辩驳。此时,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绪上的陪伴,陪着他让情绪过去;所以,除非事关重大,非得马上解决孩子生气的事情,否则最好先处理孩子的心情,像是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你看起来真的是快要气坏了;碰到这样的事情你很生气…”,等他气愤的情绪比较缓和了,再和孩子讨论如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